“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课程,是北京舞蹈学院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重要的教学成果之一。作为一门训练课程,“身韵”给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建设带来两个实质性的突破:一是在舞蹈教学中,中国古典舞从外部形态的感知深入到内部神韵的求索,古典舞的文化意味和审美想象得到具有历史深度的确立;二是在舞蹈
中国古典舞摆脱了人物形象的“行当专属性”和动态表达的“语意程式化”,使古典舞的表达能力和艺术风尚凸显具有时代高度的品质。作为“学科建设的中国古典舞”的训练方法和教材,“身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
其中“身韵”中的“韵”还体现了“超‘线条’之上的精神意境”。“身韵”中还包含着我们民族的运动时空观和审美意象论。总之,“身韵”是中国古典舞发展创新的根基,它的存在使中国古典舞专业建设更具内涵性和说服力。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课程,是北京舞蹈学院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重要的教学成果。作为一门训练课程的出现,“身韵”至少给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建设带来两个实质性的突破:一是在舞蹈教学中,中国古典舞从外部形态的感知深入内部
古典舞的文化意味和审美想象得到具有历史深度的确立;二是在舞蹈创作中,中国古典舞摆脱了人物形象的“行当专属性”和动态表达的“语意程式化”,古典舞的表达能力和艺术风尚凸显具有时代高
我们知道,中国古典舞专业建设的启程,几乎与新中国的诞生同步,这使得中国古典舞的创建从一开始就具有“新文化建设”的诉求。论及中国古典舞“从哪里来”的起点,当然不能不首先提及欧阳予倩先生。因为是他最早主张中国的舞蹈演员应当去学习戏曲中的舞蹈片段和基本功,同时他还主张要从戏曲中保留下来的舞蹈入手去研究整理中国古典舞。
这个主张在新中国第一所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的筹建过程中得到实施。据最早参与这个“中国古典舞”研究、整理的李正一先生回忆:“当时,中国古典舞教材的整理工作,一方面要从戏曲中脱胎出来,另一方面要设计出由浅入深的适合舞蹈学校各年级
由苏联教师讲解了芭蕾教材的结构方法,我们借鉴芭蕾方法,改革了科班训练中某些不适合舞蹈的教材和教法,一些根据音乐编创的古典舞组合产生了。这就是最初从戏曲中脱胎出来的、极不完善的古典舞教材的雏形。”
知道了中国古典舞“从哪里来”,就应该知道这个概念的提出不是一个“类概念”。“中国古典舞”这个概念不同于中国古典哲学、古典艺术以及古典文学等关涉“古典”的概念,那些关涉“古典”的“概念群”是为了方便对认知对象加以归纳的“类概念”。
而“中国古典舞”概念的提出,其实是给某件正在进行的事象一个恰切的名分,它不是一个“类概念”而是一个“专有名词”。20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的“身韵”训练课程,其价值就在于强化了对传统的继承关系和回归本体的整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