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这个学期,成都列五中学大邑分校(大邑县实验中学)的师生发现,校园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变化:原本单调的教学楼道变成集观赏、交流、休憩、展示为一体的多样化空间;小道上生出了一道道由绿植、水景、廊架等精美别致的小微景观;校园一角增设了师生读书交流的休息区……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是这个学校的“园丁”匠心独运、因地制宜,让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每一处风景是这个学校用教育温情与热忱为校园增添的一抹艺术之美。
校园里发生的“小变化”,只是这所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办学内涵提升等教育“大变革”中呈现出的一个新样态。从大邑县一所薄弱学校到如今连年被评为“成都市教育教学优秀学校”,从一所被领办的“陪跑者”到大邑县初中强校工程支持校的“领跑者”,从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受惠者”到区域优质资源的“输出者”……大邑实验中学乘着大邑教育综合改革“”发展思路的“东风”,搭上成都区域教育联盟的“快车”,在“以人为本、崇尚一流、创新发展、服务社会”办学思想引领下不断“修炼内功”,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实现学校“品质跃升”的华丽蜕变,书写“做人为先、艺体见长、多元发展”的育人新篇。
1
校园之“变”
内涵提升带来办学品质升级
“我们的校园真是越来越美了!”花坛里百花争妍;小道旁水景、廊架等构成的微景观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榕树下,学生愉悦交谈……行走在风景如画的校园,教师蒋林内心油然升起一种幸福感。今年,大邑实验相继启动校园光亮提升、校园“微景观”打造、智慧校园创建等文化建设工程,以校园“软文化”的提升带动校园特色文化的落地,让校园每个角落都成为有温度、有互动的学习环境,让校园每一个空间都充满温馨有爱的教育氛围。教师在赏心悦目与风景如画的校园里有了疗愈与舒缓的空间;学生在学风醇厚与灵动生气的校园里有了心灵的栖息之所。
“旧貌换新颜”背后折射出这所学校办学品质的提档升级及办学内涵的逐步提升:年,成华、大邑携手构建教育互动发展联盟,掀开了学校发展新篇章,百年名校列五中学领办为学校按下发展的“快进键”。学校在“连续5年获评大邑县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连续多年获成都市高中教育教学优秀学校称号”的亮眼成绩中完成了教育角色的蜕变:从区域教育融合发展的“受惠者”转身成为区域优质资源的“输出者”——大邑县“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作为支持校,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教研科研等方面为悦来镇学校提供“硬核支撑”,推动大邑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这所建校于年的学校,其办学历程也一直在“变”,先后经历了晋原镇第二初级中学、大邑县实验学校、大邑县实验中学、成都列五中学大邑分校几次变更,经过了单设初中、九年义务制学校、高完中几次转型,而今以“高完中”的身份迎来学校发展的完美蜕变,凭借的不仅仅是发展机遇,更是在25年办学历程中沉淀出的一种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以人为本、崇尚一流、创新发展、服务社会”办学思想的不断历练;是“尊重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受益、有所作为”办学理念的不断践行,是“树德、博学、健体、报国”校园氛围的日益沉淀,也是“敬业、爱生、善教、会导”良好教风的付诸实践。
校园里,有着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亲密对话,有着为每一个师生营造“个个精彩”的育人情怀。这里还有着一代代教育人、一批批莘莘学子精神品质的有力彰显:奋不顾身跳入河中救出不慎落水女孩的教师陈炬荣是用见义勇为书写的道德模范;牺牲在抗洪抢险一线的大邑实验学子汪磊用英勇壮烈树立了榜样力量……这些都化作一股强劲有力的能量,推动着学校在办学历程中的永不止息、阔步向前。
2
课堂之“改”
信息技术带动“智慧校园”落地
年,李华清从大邑县教育局教育科科长转身到这所高完中任校长,丰富的区域教育管理经验让他用与区域教育同频共振的眼光为这所学校做谋划:多次参与大邑县多项教育改革规划的制定,是大邑县信息化课改的探路者之一。当时,列五中学与大邑县实验中学从领办关系升级为“成都市第一教育联盟学校共同体”的联盟学校。基于区域教育联盟的深度融合发展,学校实现了办学品质的提档升级,从一所县域薄弱学校成长为“新优质学校”,如何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发展、推动区域中学教育提档升级,是这所学校的“掌舵者”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在大邑教育综合改革“”发展思路的整体框架下,近年来大邑县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步伐,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从大邑县信息化课改1.0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李华清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推动者、实践者之一。一场“互联网+混合式学习”教学改革在学校蓬勃开展起来,由此带动“智慧校园”建设:开设“智慧云网络教学班”,构建智慧云教学平台,将全国名师的教育资源共享引入学校,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云笔记多重收集、个性化作业、试卷智能分析的教师精准教学及学生深度学习;创建“数字化校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以校园网站、资源库为信息源,以数字化为模式,实现数字校园和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的有机整合,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
当前,“智慧校园”建设已成雏形,校园有了一番新气象:学生通过校园门户网站可获取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可以选修学校开设的中学生电脑制作选修课,可以通过网上选课系统在综合实践选修课课程超市里抢课;依据信息网络技术,教师实现了“云端”备课、集体教研等,以网班、双师课堂为载体开展远程教学活动;以校本在职培训为主、多种培训形式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要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数字化教学手段,以网络课堂教学全面提升课堂质效;学校建立了“数字化校园”网格化管理体系,让校园呈现出行政会管、教师爱用、学生乐学、家长常看的景象。
3
教师之“能”
以科研课题提升教师“硬实力”
今年1月,学校的省级课题《普通高完中学科网络教研的实践研究》正式开题;今年4月,学校召开市级科研课题《基于整合学习的高中素养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子课题选题论证与申报书填报培训会……这是学校近年来围绕“以科研促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促发展”理念,以科研课题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一幕幕场景。
学校将课题研究作为衡量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师全面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营造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以科研课题为动力推动教师专业成长;聚焦教师成长的“薪火计划”、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在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学校县级课题《基于高中学生数学学力发展的课堂教学环节研究》获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市级课题《师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研究》立项,以课题研究、学科渗透等方式,提升师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学校的省级课题《普通高完中学科网络教研的实践研究》,以“初中强校工程”为契机,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的提升。
随着学校科研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学校教研工作扎实、有效、稳步推进,教师课题参与度与积极性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不断增强;课题立项、结题数量逐年增加,科研论文的获奖数量逐年增多。依托“在科研中培养人、在赛课中提升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打造出一批教学效果和科研能力俱佳的优秀教师,通过主题教研、课题科研、综合实践课程研修等方式,建成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现代化师资队伍。近年来,学校教师在省、市各类赛课等活动中有60余人次获奖。
4
学生之“立”
“五育并举”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银杏树下,火红的灯笼、五彩纸扇,茶艺表演优雅多姿,太极剑术行云流水,古琴袅袅余音悠长……这是校园里上演的以“礼乐华夏、盛世霓裳”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传统文化节,学生以服饰、礼仪、器乐、舞蹈等表现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活了起来。
逛游园、品诗词、猜灯谜、投壶……“双减”背景下,学校以文化人、以美育人,让学生“人人有舞台、个个都精彩”。近年来,学校为学生开发出各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课程“菜单”,供学生自主选择。有排球、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类项目;有尤克里里、吉他弹唱、书法、象棋等艺术类项目;有古典舞、茶艺、烘焙等特色项目;有与学科融合的特色选修课程,如语文组的鉴赏《苏轼的诗意人生》、地理组的《中国那么大,我们去看看》、历史组的体悟《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以及《趣味数学》《乐学英语》《生活中的经济学》等。
落实“五育并举”,学校坚持德育为先,积极推进体验式德育教学模式,“心理健康·生涯规划”“浸润经典阅读”等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在学校扎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搭建多样的个性化发展平台,晨辉文学社、动漫社、飞翼羽毛球社、科创社、中国风艺术体验社等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建立起学生生涯规划中心,让学生能发掘自我潜能,提升未来竞争能力;建设教师活动中心,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如今,校园变美了,学校的设施设备“升级”了;“智慧课堂”带动的“智慧校园”落地了;学生“第二课堂”越来越丰富多彩了。校园里,“尊重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受益、有所作为”的办学理念逐步扎根,“人人都有舞台、个个都能精彩”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艺体教育、小语种教学、综合实践选修课程实施等特色发展路径更加多元……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