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内容算法:如何在算法推荐时代引爆短视频》,这书名一看就非常硬核。果然,作者张佳就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运营人,崇尚数据、句句干货。记得前两年去参加内容创作大会,有位宣讲人是快手的运营,讲了很多干货(PPT中的资料很完备,但是语速超快,大有“懂得人自然懂,不懂的解释了也不会懂”的架势),可惜,终究外行大半听不大懂。时隔两年,再回过头来看短视频创作,多多少少理解了一些。
虽说做账号听再多,看再多,都不如自己动手实践,再慢慢琢磨规律来得务实。但对于我们这些内容创作者来说,当市场上出现了新的内容表现形式,其实要转型并非容易的事情。从文字表达到镜头表达,我们必须暂时把自己深耕几年的技能放一放,花时间和精力研究新东西。如果这时候有一份指南,帮助我们快速上手,其实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
尤其,短视频的时代真的来了,它并非大众一时新鲜的产物。在未来,短视频必将还有新的发展,早早入局,届时才有基础实现跃迁。
《短视频内容算法:如何在算法推荐时代引爆短视频》就是这样一本书,书是作者去年写的,但很多核心的思维却不会过时。看完本书后,我总结了10条做视频必懂的潜规则。
筹备阶段:
1.账号的定位:你是谁,你的账号是谁?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看我们想用这个账号做什么,推广自己的店铺,还是分享自己孩子的日常,得有一个精准定位。今天发一条减肥视频,明天发一条搞笑视频,这种可要不得。
书中以抖音为例,给了一些分类,供参考:颜值达人、剧情搞笑、美妆、时尚、萌宠、音乐、舞蹈、美食、游戏、旅行、汽车、生活、测评、二次元、母婴亲子、科技数码、教育培训、运动健身、家居家装、才艺技能、影视娱乐、艺术文化、财经投资、情感、三农。
2.账号的人格化建设:你是什么性格,你的账号什么性格?
和明星一样,账号的辨识度也非常重要,有趣、有料、漂亮……有这些特质的账号才能持久吸引到用户。
如何给自己的账号一个定位,可参考RCSC模型。
参照这个模型,我给自己账号的定位就是:朋友+亲切+生活+新知。
3.内容创作:①互联网流量与认知门槛的关系是成反比的,从认知门槛来看,科普内容<教学课本<学术论文<科学理论,互联流量是,科普内容>教学课本>学术论文>科学理论;②从人的基本欲望出发,创作满足所有观众的内容。“人的基本欲望”是什么呢?参考马斯洛需求层理论,最底层的是生理需求,然后是安全需求,接着是社交需求,之后是尊重需求,最高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不论我们想做一个什么细分领域和类型的账号,最好都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切大众的需求,比如美食、宠物,比如婚恋、成功学。
试运营期
4.如何获取粉丝:站内站外,如何分渠道操作?
站外,自然就是把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者其他平台的粉丝导流过来。
那站内是不是就是纯粹内容和官方流量扶持呢?不是的。
当我们的账号基本搭建好之后,还需要多用这个app。怎么讲?
例如抖音,看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