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可以说是中国教育最热闹的话题。
所谓的“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它的特点是采用机械化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学生仅能以出版社出版的课本为准进行学习,并以升学率高低检验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工作成绩及学生学业水平。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只重视学生智育的培养,而不是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应试考试”也叫“升学教育”,也有人称为“填鸭式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包括这几个主要方面:1.创造性能力的培养;2.自学能力的培养;3.社会公德教育;4.世界观教育;5.人生观教育;6.劳动观念教育;7.终生学习教育;8.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按实现范围来分,中国素质教育主要分为个人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国家素质教育三个层面。素质教育按内容来分,可分为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等。这差不多就是我在各种资料上收集到的对素质教育的简要陈述。
中国是世界第一的应试教育大国,而中国的应试教育广受国人批判。这里就来总结下我认为中国的“应试教育”带来的几个最严重弊端:
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按照我国《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中国的“应试教育”面前,考试成绩关系每个学生能否成为优秀学生,能否升学,能否上名牌大学,可以说考试成绩几乎可能就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在这种现实状况下,中国所有的教育重点必然放在“应试”上。于是就有了: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考高分的多,就是好学校;老师能教出考高分的学生,就是好教师;学生能在考试中考上高分,就是好学生。只抓“智育”,而忽略“德育”“体育”等其他方面素质,这样下去,必然会导致中国教育向片面化发展。
二、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我国的应试教育,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所有学生都一样。所有学生上的都是模式基本相同的学校,学校采用的都是基本相同的教法,使用基本相同的教材,使用基本相同的试卷进行考试,每个试题对应都有基本相同的标准答案。即使那些论述题、简答题,也有明确而具体的评分标准,要按照给定的“答案要点”分条给分。我们学生在考试中不得不在答题时先要揣摩好命题者的心思,可能的标准答案是什么。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长处,就是天赋,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按正常道理来说,除了少数每个学生必学的课程外,每个学生应该往自己天赋,兴趣爱好方面去学习,去发展,但在中国这种被标准化的“应试教育”中是无法实现的。大家都清楚这么一个道理,就是用统一的标准在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器件绝对是好器件,但用统一的标准去塑造人才注定是一个国家教育的失败。
这种强调“标准化”的应试教育,非常损害学生对“创新力”的培养。创新,一直是全世界各国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一个核心品质。在我国的《教育法》里有提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做少数,就是要突破,就是挑战权威。武汉一名教授躺在门口让学生一个个从他身上跨过,以此鼓励学生要敢于挑战权威。同样是一个孩子回家,以色列母亲会问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今天你在学校有没有问出一个问题老师回答不上来,第二个你今天有没有做一件事情让老师和同学们觉得印象深刻。而我们的父母只会问:“今天有没有听老师的话?”或者“考试考了几分?”我们虽然口口声声希望孩子培养创新,但是我们真的允许学生创新吗?一旦学生对老师提出异议,考试不按标准答案来,后果会是什么?罗永浩在大学演讲时就讲到,他小时候在作文里写道五星红旗耷拉在操场上,因为参观学校时一个下午都没有风,但奇怪的是全班的同学都写的是五星红旗飘扬在操场上。结果老师要他认错重写,不认错重写就打,打完还叫来家长一起教育。连讲个真话都被修理成这样,谁还敢创新。所以我们在创新的路上的确还背负了沉重的文化枷锁。当然,核心竞争力远远不止创新能力这点,比如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等等,这些在中国的“应试教育”面前,学生都很难很好的发挥出来。
三、基础教育成本太高。
正常来说,小孩子该上幼儿园就上幼儿园,该上小学就上小学,到上初中的年龄就上初中,读完初中就上高中。孩子的学习都在学校,光学费呀杂务费这些,花不了多少钱。而在我国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好的学校教出的学生,应试能力明显比普通学校强,这导致许多家长都希望让自己的孩子能读重点学校。在热播剧《虎妈猫爸》中,就讲到一家子为了孩子能上重点学校,就只好买学区房,钱不够只能卖掉现在的房子。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好学,父母不惜砸下重金购买“学区房”,这种现实例子很多,从而催生了不少城市的天价学区房。我国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要坚持“让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禁止招收跨区择校生。可现实中,“免试就近入学”异化为“争相择校”,在一些报道中,我们看到学区房和只隔一条马路的同类型房价格相差令人咋舌。
基础教育高成本,除了“学区房”外,另一块就是各种课外补课费,培训费等等。在我国全国各地,要上重点学校,甚至是重点幼儿园,往往都是要有一定的门槛的,比如孩子的考试成绩好,孩子的各种证书证明。这导致我们孩子从小就要参加各种证书培训费用,什么奥数证书、心算证书、钢琴证书、英语口语证、舞蹈证等等。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很多家长不得不让孩子上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补课学习,还有请家教这些。把这些教育费用合起来一算,在大城市,没有个大几十万是搞不定的。在一般的工薪水阶层,可能收入的半数以上可能都要花在孩子的基础教育上面。
四、孩子的学习负担太重。
中国12年的基础教育就把一多半学生搞成近视眼,现在有不少学生甚至连小学都没毕业就戴上了近视眼镜。我们可以想象到孩子的学习负担有多重。为了“应试”学校,老师,家长巴不得孩子二十四小时都在学习,不少孩子小小年纪,每天都要学习到深夜十一二点。孩子好不容易盼来个星期天,学校还要加班补课;好不容易盼来个寒暑假,家长又要逼着去参加补习班。现在很多孩子已经从厌恶学习变成害怕学习,只要提出有关“学习”的字眼,如“教育”“培训”“补课”等,孩子都会有本能的抗拒反应了。当然,中国的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远不止这么多,上面四点是我个人认为比较严重的。
恰恰正是因为我国这种“应试教育”出现很多弊端,而且也不符合国家制定的教育大纲。所以在我国,用素质教育来替代应试教育,几乎成为全民的一个教育共识。但今天,我们看到中国的应试教育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素质教育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已。那么在我国,既然都成了社会共识,为什么“素质教育”却迟迟无法替代“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的“应试”就是应付考试的意思。我认为“考试”是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全世界各国的教育都是有考试的,不只是中国特有。考试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检验手段,在我国“考试”还有另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教育“筛选”,筛选出好学生差学生,筛选出谁能上重点学校,筛选出谁能上大学,筛选出谁能上名牌大学,甚至还用来筛选出谁是好教师,哪所学校是好学校。中国的考试基本就是一张试卷,但是我在查看国外的考试,我发现国外对学生的考核形式很丰富,可没有我国这么单一,比如课堂讨论,口头报告,视频制作,课外探索,论文发表,项目设计,读书报告,野外考察,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中国的“考试”几乎就是一根指挥棒,几乎左右着整个中国教育的方向。很早就有人提出过,我们要改变我国这种不科学的“一卷制“考试形式,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定。
“教育筛选”在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中是最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多重要呢?可以说它关系着一个国家学校教育的正常运转,如果我们的教育筛选工作不能有效完成,学校后续的教学工作就无法开展。打个比方,现在有两百个学生想上重点中学,而重点中学只能接收50个学生,那这50个名额谁来上。如果这个问题不先解决,学校后续的教学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我国的考试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用来完成学校的教育筛选。
“为什么素质教育在中国喊了这么些年,还是无法替代当前的应试教育”,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体系是由我国的教育国情决定的,只要我国的教育国情没有发生什么根本改变,我国的这种应试教育就一定会合理存在。
这个教育国情主要就是指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严重的“教育筛选”程度。我国学生那么多,再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大幅提高,社会竞争又那么激烈,学生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非常强烈,而社会提供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来说非常有限。所以,中国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会非常激烈,学校面临的教育筛选问题也注定是非常严峻的。想上重点大学,上重点中学能大大提高考上机率,想上重点中学,上重点小学能大大提高考上机率,想上重点小学,上重点幼儿园能大大提高考上机率。这导致我国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严重的筛选竞争,没上学前竞争重点幼儿园,上小学时竞争重点小学,到了中学时又都竞争上重点中学,争夺重点大学的学习竞争更是异常激烈。可以说,我国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等教育,学校处处都要进行极其严格的教育筛选。
当我国的教育筛选程度极其严重,学生的学习竞争异常激烈时,教育筛选的“公平性”问题自然就成了社会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