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日,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的《传承的力量——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系列节目再次启程,走进校园,记录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传承的力量》中秋节篇展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成果,汇聚起延续中华文脉的强大青春力量。播出之后,反响热烈,参与节目录制的广大师生及家长纷纷给节目组发来观后感,以下是精彩感言:
第一站
浙江省金华第一职业学校
金华市第一中职业学校学生
陈捷
我观看了《传承的力量》中秋篇,当一幅幅熟悉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时,作为亲自参与舞蹈拍摄的一员,我的内心无比激动。
起先知道要排练这个节目的时候就很感兴趣,觉得敦煌舞蹈的动作特别有韵味,特别是和剪纸课相结合,把我们手中静态的图像变成了流动的艺术,感觉太美了。但开始排练后却发现,把这些美好的设想付诸实践,并且这么多同学要做到整齐划一、姿态优美,是非常不容易的,它需要长时间反复耐心地训练。
我们在高温的天气里挥洒汗水,坚持完善每一个动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在北山练习时,因为山上都是碎石子,我们就在舞蹈鞋内垫了两双鞋垫,膝盖带上护膝,但反复的转圈、起蹲,双脚和膝盖都感觉痛麻了,就感觉太辛苦了。但在公园大草坪带妆拍摄时,早起锻炼的市民将我们围住,不断地赞叹,这使我心里特别有成就感,觉得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们不是专业舞者,在进入排练阶段后,身高体形差异、现代舞向古典舞的转变、审美认知、基本功的美感,这些现实困难都在考验我们。学校舞蹈团承担起先学再推广的重任,从个体到群像,大大激发了我们的热情,培养了我们的自信心。
金华市第一中职业学校创作教师
刘贝
首先是感谢。感谢《传承的力量》能够认可我们的节目,参选本次活动;感谢学校领导、老师们的支持和广大参与拍摄排练的同学们,她们不怕辛苦、不怕累,顺利完成了排练拍摄的任务。
其次是学习。此次活动有很多全国优秀的作品一同展播,这是节目组提供的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平台。
再次是努力。没有想到《敦煌韵律操》能一步步走到全国性的平台。看完《传承的力量》中秋篇后,发现还有许多的不足和瑕疵,与全国其他院校展示内容相比较,我们一定取长补短以后可以做得更好更细致。
金华市教育局副局长
寿才明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中小学是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阶段,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够通过《传承的力量》这个展示活动,是对我们金华第一职业学校多年来继承传统文化的一次褒奖。
金华教育系统一定借这次《传承的力量》展示过程,进一步将文化传承融入学校“立德树人”在实践中做实做强,让优秀传统文化入心入脑,内化为每位师生的日常言行。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为必修课,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打好学生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金华市第一中职业学校校长
吴文军
首先感谢《传承的力量》节目组提供这么好的机会,将全国传统文化教育特色节目集中展现出来,给大家提供学习的机会。
非遗是历史的见证,是人民智慧的象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非遗文化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智慧,现在的非遗正以年轻人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传播着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智慧,现在的非遗正以年轻人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传播着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学校开展敦煌韵律操不仅让学生感知敦煌舞的优美,更体会到作为新时代公民的责任——我们有责任将华夏民族悠久的民族瑰宝传承并发扬光大!
金华市婺城区创建办
滕利卿
我的女儿在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的这两年各方面变化很大,比如第一个学期她学习上各方面都没目标,整个人没什么精神气。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她有了初步的变化,变得开朗、阳光、自信了,会主动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沟通、交流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每门学科都有目标,包括寝室里生活内务评比,也很重视。集体荣誉感特别强,班级运动会、大合唱比赛等都拿到了全校一等奖。女儿有如此大的改变和进步,我们是非常感谢学校的!不由得思考,推动孩子成长和发展的路上最重的品质和素养是什么?除了自信之外还有传统文化教育、养成教育使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从而使孩子的气质、品格修养得到提升,它使人自律、催人奋进。因此,我们非常感谢学校,能给孩子提供这么好的育人环境!
第二站
浙江省舟山市六横中心小学
六横中心小学学生
刘家宁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马灯舞的拍摄,让我获益匪浅,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传承的巨大力量。
画上浓妆,穿上厚重的衣服,骑上我心爱的“黑马”便坐上了去拍摄场地的公共汽车。我们演出的地点在沙滩,那儿风景独好,海风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们的脸庞。
开始拍摄了,欢快的鼓点敲了起来“咚咚锵锵咚咚锵锵”,我们开始按规定好的线路走步、甩马、提马,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这鼓点,让人情不自禁地沉醉;那舞步,会让人不自觉地跟着一起跳。多么完美的舞蹈,它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它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修整改编而成的。
传承,两个简单的字,却包含了丰厚的内涵。这次拍摄结束之后,我便把这次经历一字不落地讲给了自己的家人。我是小小传承人,家人们为我感到自豪。传承是我们中华儿女最应该做的事。传马灯精神,承中华文化!
六横中心小学学生
周筱戈
我们学校的马灯舞是非遗文化之一,老师为了让我们更深层地了解马灯文化,带我们一起去佛渡采风。到达时,老手艺人早就开始工作了,只见左边的阿婆拿着针线灵活地在马头上穿来穿去,它缝马的速度飞快,我看向左边,阿婆已经穿到了右边,我看向右边,她又穿到了左边。我的眼睛根本追不上阿婆穿针的速度。我询问她,原来她已经从事制作马灯道具二十余年了。
右边的那位老伯伯更加厉害。他今年七十二岁,但工作起来却十分利索。老伯伯拿起他提前准备的竹条,再拿出一个铁丝,我看着铁丝这么尖,他一定会带上手套的。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老伯伯徒手将竹条弯成一个圈,将铁丝绑在了一起。我问老伯伯:“为什么不戴手套?”老伯伯回答我说:“如果戴上手套就会影响马灯的质量,宁愿手受伤也不能降低质量。”就在我们观摩学习的时候,一匹白马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阿婆、伯伯,你们可真厉害,我们年轻人一定会将马灯文化传承下去的!
六横中心小学马灯舞教练
贺科
学校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存在,也是学习和传承地方文化,激发乡土情怀的主阵地,不忘根本才能开辟未来。看到六小致力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拓展性课程,将马灯舞这一在六横流传已久的传统民俗舞蹈融入学生的校园学习,我由衷感到高兴,也很荣幸成为了社团教练。当我得知《传承的力量》节目组要来拍摄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搞大了”,本来是希望在六小推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海岛的孩子们知道、了解、参与其中,结果一下子跃上了全国舞台,内心激动万分,也充满压力。
《传承的力量》节目播出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