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传承渔猎舞蹈市县级非遗项

渔猎舞蹈

前郭尔罗斯的渔猎舞蹈项目已经列入了市、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渔猎舞蹈是北方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伴随渔猎生产劳动,即兴挥洒逐渐形成的群众性舞蹈。

郭尔罗斯境内多滨临水域,宜于从事渔业生产。因而,自古随着渔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民间便出现原始的渔猎舞蹈。在蒙古人进入松嫩流域的郭尔罗斯地区后,蒙古文化与契丹文化、女真文化的碰撞,逐渐产生了更加富于北方民族生活色彩的渔猎舞蹈。

前郭尔罗斯境内有查干湖、嫩江、松花江等渔业生产之地,大水草丰美的大草原又是行猎的好去处。因此,本地渔民和猎户在享受生活的宴饮欢腾时,总有歌舞为伴。渔猎舞蹈也由此产生,并成为人们表示欢悦的重要文艺内容之一。

渔猎舞蹈有单人舞和多人舞等表现形式。舞姿以摹拟凿冰、撒网等行猎、捕鱼生产的劳作姿势为基本形式。过去,渔猎舞蹈多是北方民族渔民和猎户在宴饮时即兴欢乐之举。后来,也出现在那达慕、祭敖包等活动中。近年来,前郭县文艺工作者深入地研究了博舞、查玛舞,又参酌了壁画中的一些舞蹈形象,创作了一些贴近北方民族渔猎历史生活的渔猎舞蹈,

年以来,前郭县文化馆舞蹈艺术工作者创作的渔猎舞蹈《查干湖人》,民族歌舞团编排的大型舞蹈《冬捕欢歌》,都多次在节庆文化活动中表演,受到群众的好评,成为郭尔罗斯渔猎舞蹈的代表作品。年开始,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投巨资,由民族歌舞团创编大型乐舞诗《查干淖尔风情》。这部力作已经完成创作,转入编排阶段,将成为渔猎舞蹈的精品之作。年10月,苏继波王洪伟被确定为该项目的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古代,渔猎舞蹈的道具都是生产、生活中的用品或饰物,由舞者即兴运用。近年来,渔猎舞蹈的道具主要使用网片、抄捞子、鱼叉、冰钎、鱼皮制做的服装、蚌壳做的耳环等。

渔猎舞蹈艺术性再现了蒙古族在漠北草原捕鱼、行猎的历史情景,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富于粗犷、奔放的舞蹈艺术形式。表现出渔民劳动及收获后的喜悦心情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令人惊叹,深受群众喜爱。

渔猎舞蹈体现了蒙古族勤劳、勇敢的民族特征。保护渔猎舞蹈就是保护蒙古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成果。传承和发展渔猎舞蹈是自治县弘扬民族文化的工作内容之一,是加快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展民族经济的有效载体,必将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近年来,自治县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时,从演出节目的多样性需要出发,创编了渔猎舞蹈节目。但该舞蹈艺术的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城乡各地的渔猎舞蹈表演者甚少,真正传承者更是屈指可数,这项古老的民间舞蹈艺术已面临绝迹。因此,急需从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