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荧屏,听他们讲述参与打造诗画中国

《诗画中国》是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签署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以来,共同打造的首个电视节目和全媒体项目。我校文学院、历史学院部分教师积极参与了节目的诗作遴选、诗画阐释、内容策划等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抒写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华彩篇章发挥了师大人的光和热。

诗画合璧展现大美中华!这个北师大联手打造的宝藏节目你看了吗?

《诗画中国》中都有哪些师大人参与其中?作为节目的幕后匠人,他们对节目有着怎样的独到看法?快来随小编一同揭秘荧幕背后的六位师大人,听他们讲述参与打造《诗画中国》的匠心故事!

李小龙

李小龙,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曾获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年第七届全国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发表论文百余篇。

在《诗画中国》栏目中,我主要负责为《乐舞中国》与《四时中国》两期节目选定的名画寻找合适的诗词作品,或者导演组已有拟选的作品,对诗作与画作匹配度上进行把关。当然,导演组为每位专家分了两期来主负责,但其他各期的内容也会在专家群里来讨论,对一些难题大家一起来建言献策。

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我自己也有很多收获。记得在为《乐舞中国》挑选诗词时看到了《冰嬉图》,此前对这幅图只有粗浅的印象,没有认真看过。这次为了配诗,特意找到高清图放大细看,大为震撼,如此宏大的场面,如此丰富的人物,处处细致入微,而且对冰上运动作了如此丰富的展示,体现了我们在冰上运动中的悠久传统。

Q:《诗画中国》节目以中国经典名画作为内容载体和特定场景,结合诗词、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您对哪期节目印象最为深刻?

其实每期节目都很好。我特别喜欢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所以就对第一期讲范宽此画的印象最深刻。以前多次在各种画册上看这幅名画,但在屏幕上用高科技方式再现出来,还是大吃一惊!这就像我们去影院看投入巨大、制作精良的大片一样,日常生活中最寻常的景致在好的导演镜头中都会焕发出巨大的冲击力。当然,节目中精彩的讲解也非常重要,我在欣赏画作方面是比较外行的,虽然喜欢,但并不深究,听了几位嘉宾的讲解,也很有收获。

莱辛认为,诗与画是不同的艺术,简单说,一是时间的艺术,一是空间的艺术。但实际上,中国诗与中国画却不可如此简单判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止是苏轼对王维的评判,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大部分中国诗画所要达到的艺术极境。试想一下,西方的绘画,可以与诗完全不相干,比如大量的肖像画就是如此;西方的诗歌也完全可以纯粹抒情,而没有提供画面感。但中国的画,无论是山水还是花卉甚至翎毛,都要有一种诗意蕴藏其中;而大部分诗歌也总有至少一联写景,此联是否成功也多在于是否能在有限的字数中给人以丰富的画面感。因此,《诗画中国》把这两种最美但同时又最难把握到她的美的艺术形式放在一起,用诗的美来渲染画的美,再用画的美来显现诗的美,二者用“相得益彰”这个被用俗了的词来形容,是再恰切不过的了。

Q:结合自身所在专业领域,您参与节目内容建设工作有哪些感想?

最大的感想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实博大精深,但如何为当下的人们所了解、欣赏、热爱,确实需要认真思考,需要好的创意,需要这样的引领。希望这样的节目越来越多。

谢琰

谢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出版学术专著《北宋前期诗歌转型研究》,普及著作《课本里的古诗词》,译著《中国历史中的情感文化》(合译),参编教材2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担任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组专家,“经典咏流传”文学顾问。

《诗画中国》是一次“跨领域”文化节目新尝试。美术界和文学界在一起,能够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种种精微细节,因为只有在比较与参照之中,才能更好地品鉴艺术。这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时代,我们尤其需要“跨行”交流,才能创造更多的创新机会。各位老师在线上策划会议时各抒己见,面对同一幅画而展开头脑风暴,碰撞出很多有趣的点子。正是因为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才呈现出如此精妙的节目效果。

Q:《诗画中国》节目以中国经典名画作为内容载体和特定场景,结合诗词、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您对哪期节目印象最为深刻?

我主要负责幕后策划工作,为每一幅美术作品找到可以相互呼应的诗词。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三期中的《货郎图》。节目组借用先进技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去看这幅别具一格的名画。当时为了找到相应的诗词,我们也是费了不少周折。最后我从明代传奇戏曲徐元《八义记》中刚找到一段唱词《沽美酒·货郎儿非自夸》,用词新鲜,语气活泼,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我觉得,很多美术作品不仅反映文人心态,还反映社会百态。无论在绘画传统还是诗歌传统中,这种与日常民众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往往有永恒的生命力,让我们千载而下,会心一笑。

Q:结合自身所在专业领域,您参与节目内容建设工作有哪些感想?

参与《诗画中国》,我对传统文化节目制作也有一些思考和感想。第一,跨学科尝试,无论在学术领域还是大众传媒领域,都是前途无限的发展方向。第二,文化类节目应该以内容为王,现在有点过于强调影视技术和舞台效果,我觉得可以稍微简朴一点,用更多精力去挖掘更多的内容。我相信,北京师范大学在人文学科、艺术学科、教育学科方面的优良传统与雄厚实力,可以为文化类节目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周剑之

周剑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著有《宋诗叙事性研究》《黼黻之美:宋代骈文的应用场域与书写方式》《事象与事境: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研究》等,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编著《陪孩子读古诗词·日月星露》《陪孩子读小古文·神话寓言》《陪孩子读小古文·大家名篇》等古诗文读本,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古典诗歌叙事传统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宋代骈文文体研究”。

Q:请您分享下参与节目内容建设工作的感想。

《诗画中国》是非常富有历史文化深度和人文关怀厚度的节目,同时也是把古与今贯通起来的节目。《诗画中国》聚焦的是古代中国的诗画作品,运用的是现代化的技术力量,展现的是从古至今深藏于中国人内心、日久弥新的诗情画意与文化精神。《诗画中国》有非常强大的制作团队,汇集了古代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历史等多项领域的专家,以浪漫优美的方式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情画意。本人所提供的支持其实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主要是为节目搜检一些足以阐发画境的诗词作品,并对诗词的解读加以把关。

Q:您认为《诗画中国》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什么独特的意义?

《诗画中国》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诗画中国》既包含了对古诗古画的深刻体味,又融入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解和诠释。这样一种传承方式,我想是具有典范意义的。

颜子楠

颜子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伦敦西敏斯特大学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学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汉学专业硕士、博士。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诗歌的模式化写作、明代诗歌与诗学、清代宫廷文学与文化、海外汉学,撰写发表《抒情与商业:剑桥中国文学史中的明代诗歌研究范式》《模件化的创造力:以高启的咏物律诗为例》《非经典文本的程式化写作:以谢榛七律送别诗为例》等论文,在“京师文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