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创新交织融合讲好中国音乐故事

「本文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4日消息(记者果君)文化艺术是世界共同的语言,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作为文明古国,我国文艺作品独特的价值还未被全世界所充分了解。如何让传统艺术增加“魅力”?为大众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通过创新融合,我国文艺作品质量加速发展、百舸争流,优秀的新生代艺术家们蓬勃而出,肩负起了传递中国文化艺术的重任。

艺术的学习是耳濡目染的过程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除了需要演奏者拥有精准、高超的技术,更需要其拥有音乐表达力和理解能力。一味追求技巧而忽略音乐上的表达,会使音乐显得苍白无力。

古筝,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作为古筝演奏者,他们是如何运用好这件传统乐器,为大众传播音乐故事的?

“老一辈艺术家对传统音乐的把握十分严谨,对于音准以及每一个按滑、吟揉、滑颤的要求都是非常细致的。”前不久刚刚斩获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第一名的曹照照谈起传统音乐的学习时表示,一定是要深入到民间,创造机会与当地的老艺术家、乐器专家去学习,只有真正理解了传统的音乐的底蕴,才能更好地去表达,更好地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主要是学习当地的音乐风格,这需要耳濡目染的过程。要不停的听,去强化听觉,去强化记忆,掌握消化后变成自己得心应手的演奏状态。”曹照照表示,一定要找到一个平衡的点,把这些元素结合起来,才能打造出优秀的作品,让老百姓能够听得明白。

在学习和聆听中汲取滋养、体悟真谛,才能做好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更好地将艺术传递给更多人。

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融合破解艺术表现难题

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底蕴,如何将其与现代技术和创意更好地融合,让更多受众接受并喜爱传统文化的形式,是当代文艺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艺术的表现力有了更多技术的加持。

舞蹈是人们通过肢体语言形式对文化艺术进行表达和展示的一种方式,是对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途径。相比音乐直观传递的形式,舞蹈的表现除了舞者的肢体动作外,灯光、服装、道具等众多元素的助力会为其锦上添花。

中国舞蹈“荷花奖”获奖作品《杜甫》自年首演以来,刷新多个城市、多个剧院的上座率。谈起作品的成功“秘诀”,该剧的演出统筹刘倩表示,舞剧的重点离不开编排,“舞剧前后大小修改了不下十次,每一次的调整都是为了让它更精细,情感更细致饱满。”通过艺术家们不断地对段落精益求精的雕琢,才能达到最为精致的表达。

除了巧妙的编排,科技的运用和创新的理念使其拥有了自己的特色。“我们将舞蹈经过新古典主义的修改与创排,做到让现代人更为接受。通过结合多媒体的运用,将裸眼3D在当中穿插体现,用现代科技带来的视觉震撼,让观众都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同时,为了增加表现力和质感,舞者的服装也创新运用了纸质面料,呈现出立体和传统的美。在服装、道具、灯光的相辅相成下,舞剧最终收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创新来满足观众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审美,体现出创作者的新意、创意、写意。在这样一批批充满热情的文艺工作者的传承和创新下,未来必将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对外传播与展示,向世界讲述自信优美的中国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