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几千元能买一吨的衣服,而这些衣服大多是人们无偿捐赠的旧衣服。做这一生意的商贩们,靠着我们觉得没用的旧衣服,在非洲一天能赚15万!
在国外,很多人不穿的旧衣服,都会好心捐给慈善机构,然而慈善机构却把这些衣服,以每吨英镑价格,批量转卖给二手衣服回收公司,回收公司紧接着再抬高价格,把衣服全部运到非洲出售。经过中间商层层加价,最终以“最高”的价格卖到非洲人民手里。
非洲是全世界服装进口量最大的地区,加纳的首都阿克拉是旧衣物的运送终点,这里遍地都是成捆的旧衣物。进出的人都会扛走一袋,阿克拉最大的进口商,承包了整个旧衣批发市场,他们主要和英国商人做生意,英国人会把收集的旧衣全部打包卖给他们,每三天就有上千捆货物从英国运来,每年高达三万吨旧衣服,交易额超过了0万英镑,约合4.5亿人民币。
在加纳,二手衣服的别称是“Obroniwawu”,意思是白人死者的衣服,因为价格便宜,这些二手衣服在这里非常受欢迎,在这里买二手衣服,50赛地(合约人民币75元)就可以买下一堆。但如果在商店,50赛地只能买到一两件,所以加纳人常常选择在二手市场买衣,缺点是衣服别人穿过,但优点也很明显。这里大大小小的批发商们全都穿二手衣,可供他们选择的款式很多,经常也会有像马莎和CK这种轻奢品牌。
这些我们认为没有价值的旧衣服,却在加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做二手服装批发的利润很高,有的批发商光是一天的净利润就有10万赛地,相当于人民币15万多。在二手商品集市里,到处人声鼎沸、人头攒动,售卖旧衣物的货摊紧紧地挤在一起,人们在这里挑选称心的商品。阿赛杜会在新捆衣服运来的时候,挑走那些他认为质量足够好的衣服,然后把最好的一类归到高级商品中售卖,在他简陋杂乱的货摊里,有着众多英国轻奢品牌,阿赛杜告诉记者,比起美国宽松肥大的二手衣款式,加纳人往往更青睐英国的修身版型。出于卫生安全的考虑,加纳明令禁止售卖二手的内衣裤,但有需求就有供应,货摊上还是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
在这里二手衣被分成三等、出自顶级设计师之手的衣服是第一等、这些衣服质量好、无破损、购买这一类的人群、往往都是城里手头宽裕的潮流年轻人。存在破损的衣服就归到二等,加纳几乎所有人都穿这一类,哪怕是经济条件较好也不例外。三等衣的价格最低,是生活贫寒人群的首选,小贩们往往会把三等衣带到村庄里,以几赛地的价格售卖给村民。这些旧衣服除了在阿克拉销售以外,还会分销至非洲各个地区。
记者阿德搭上火车前往北部的阿散蒂地区,这里以黄金交易著名,有非洲的“黄金海岸”之称,库马西是阿散蒂的商业中心,从阿克拉运过来的二手衣,在这里同样有着极大的需求量,批发市场里到处都是载着衣服的货车,这里有上百个服装批发商,他们亲自到阿克拉挑选二手服饰。然后每人买走20捆,把衣服运到库马西以后再加价,以一捆40英镑的卖给零售商贩。挑选的商贩看不到包裹里的衣服,这对他们来说就像买“盲盒”一样,在这里进货就好比一场赌博,所以他们必须谨慎选择,如果不幸挑选到包裹里的衣服破损或者污迹多,就会导致卖不出去,然后做亏本生意。
几十捆货物堆积在拥挤的路边,两个女人正吵得不可开交,红衣女人对自己那捆包裹里的衣服很不满意,她认为自己亲自挑选的货物被面前这个女人“掉包”了,然而重达几十斤的货物不可能当众被人换掉,这不过是红衣女人,想要换一袋更好的货物,而找的借口罢了。一袋商人完全不知道内容的包裹,里面可能会有高质量的时髦衣服,也可能是一堆垃圾,这就是造成批发市场里,商人们常常气氛紧张的源头。
库马西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服饰交易市场,天还没亮,集市就已经热闹非凡,无数笔买卖在这里成交,不同于阿克拉规模正规的货摊,这里大部分都是“弯腰自选摊”,货物全部堆放在地上供人们选择,卖二手鞋的小贩会将一双鞋中的另一只收起来,以防偷鞋贼,如果顾客看上了某一只鞋,他才会从包裹里找出匹配的另一只鞋。不同于密密麻麻的摊位,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个普通的集市,二手服装和非洲传统服饰一起售卖,加纳的传统服装颜色鲜艳亮丽,非常受当地人喜爱。
然而发达国家的二手服装运来后,在这片集市里,几乎已经找不到非洲传统服饰,国外的废弃二手衣基本取代了本地服装,甚至在婚礼这种重大仪式上,当地新娘也会选择二手婚纱,而不是传统的加纳服饰。二手衣价格低廉,可以即买即穿,而加纳的传统服饰,因为花样复杂、材质优良,导致价格高昂。并且买回来之后还需要人工改良尺寸,因此二手衣成为了人们首选的关键理由。
看到美丽的传统服饰日渐消失,阿德决定前往非洲的乡村寻找它们的身影,这种颜色多彩、纹路精美的肯特布料,只有非洲官员和皇室成员在特殊场合才能穿,光是学习这种布料的编织手法就需要一年。这条纹路复杂、制作精美的布料需要4个月才能织好,从前的非洲人民不会写字,就把历史织在布上,布料上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哲学,所以每一条肯特布料都有专属的谚语或者事件。然而受到二手服装市场的冲击,西式服装已经让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弭。曾经加纳的印花纺织产业发展异常迅速,但如今,加纳仅剩一家生产传统布料的工厂。这间工厂曾经雇佣员工多达人,高峰时期一个月能生产万米布料,而现在的产量已经下降了75%,不仅是来自二手服装市场的威胁,加纳的特色服饰也遭受了山寨和抄袭,如果政府不能施以援手,那么工厂将离彻底倒闭的那一天不远了。
丧葬文化在加纳有着很高的重视程度,参加葬礼的服装主要是黑色和红色,黑色代表死亡红色代表失去逝者的愤怒,不同于国内沉重的氛围,这里的丧葬现场热闹得超乎想象。你可以在这里看到踩着高跟鞋、涂着大红指甲补妆的女人,表演者们跳着律动活跃的舞蹈,逝者的亲朋好友们围着棺材载歌载舞,而当灵柩被送往火葬场的那一刻开始,上一秒轻松快乐的氛围瞬间被痛苦悲伤掩盖,亲人们痛心疾首的流泪,为逝者的离去默哀。在如此隆重的葬礼仪式中,人们也逐渐摈弃传统服饰而选择西式服装,过去的葬礼氛围人们更加哀伤低落,而现在参加葬礼的人们更像是在参加派对。
乡村里的商贩搭乘客车,一路把二手衣从库马西带回村庄,这趟波折的路程需要三天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旧衣服,从加纳中转到库马西,接着被输送到各个村庄,脑袋轻松地顶着几十斤货物,这个女人也是二手衣商贩,村民们从她这里以1赛地的价格买走一件衣服,即便如此便宜,还是有不少村民需要借钱买衣,好心的商贩也会允许村民赊账,一周后收完帐再去库马西进货。
本土的服装制造业几乎已经不再供应国内,在二手市场带来的灭顶式的竞争力影响下,为了避免倒闭只能选择将服装市场面向国外,商人们只能抱着出口赚取利润的想法,给更多国内的人提供岗位,扩大本土经济实力,文化自信才能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
这条产业链给非洲无数的人提供了致富之路,同时也蚕食着本土的文化传承和精神遗产,非洲人民认为西式服装时尚,本土服装千篇一律、乏善可陈。这其实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回顾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汉服文化复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认可,我们虽然也穿西方款式的衣服,但从不认为中国的传统服饰不好看,这也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开化程度正在变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