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第十二届“荷花奖”终评正在上海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担任评审的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用“蓬勃向上”形容当下中国舞蹈的发展。“就两年时间,中国就冒出30部原创新剧,8部进决赛,形势真的非常好!”
学生时代的陈飞华,在四川舞蹈学校读中专,毕业后留校当了舞蹈老师。年,中国第一所舞蹈本科高校——北京舞蹈学院开始招收全国第一批本科大学生。于是,陈飞华决定“重启”自己的求学之路,并成为了第一届的大学生,而当时,全国只招收60人!“就是想去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
生活中的陈飞华,随和自在
大学的教学规格相当高,学校挑选了全国各地各民族的顶尖舞蹈老师,集中到北京来教学;政治经济学、艺术概论、写作、编导,人体解剖学、中国舞蹈史、外语等文化理论课涵盖面非常全,还有各种讲座、排练课、剧目课等等。“我们每天从早上八点学到晚上五点,还要练身体,每周学六天。”陈飞华说,“四年来,我们如饥似渴地遨游于只是的海洋中,掌握了大量的民间舞素材,这为后来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陈飞华是上海人,但他各民族的舞都跳得很好,尤其是藏舞和蒙古舞,两门课程都是五分,老师们也对他非常认可。大学四年的精心打磨,让陈飞华那届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后来都成为了中国舞蹈界各方面的顶梁柱。
陈飞华指导演员们排练
年,学成后的陈飞华,从北京到上海,在上海舞蹈学校继续舞蹈教学工作,充分发挥着他的才能。“我主要协助校领导,把中国舞这块的教学从招生选苗、教学教研、实习剧目、舞台表演各环节都抓好。”适逢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地发展方兴未艾,而中国“桃李杯”比赛的出现,非常适时地给全国舞蹈学校教育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给了上海舞蹈学校和陈飞华很好的展示机会。上世纪90年代的几届“桃李杯”,陈飞华在上海舞蹈学校里担任民族舞主任。而这段时间,学校在“桃李杯”中的表现相当突出,一度引起了全国轰动。比如,已经成名的黄豆豆,曾经代表上海舞蹈学校,在年比赛中,凭借《醉鼓》,拿到古典舞少年甲组金奖;同届的唐怡,则以《小卜少》拿到了民间舞金奖。“总共只有6个金奖,我们上海就拿到了两个!”陈飞华自豪地说。
《野斑马》海报
年,上海舞蹈学校又成立了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由陈飞华具体负责舞蹈团的工作。四年之后,舞蹈团就以一出《野斑马》在中国舞蹈界引起了一定影响!进入21世纪后,舞蹈团的舞剧《霸王别姬》又在“荷花奖”上斩获金奖,两个主要演员也拿到了表演金奖,打响了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的牌子。
《朱鹮》享誉海内外
年,陈飞华又成为了上海舞蹈团团长。很多人聊到陈飞华或者上海舞蹈团,往往都会和舞剧《朱鹮》联系起来。当年,陈飞华被朱鹮曲折的繁育之路以及中日携手共育的合作所打动,便找来一流的创作班底,花了四年时间打磨,创作研讨20余次,孕育出了后来享誉海内外的《朱鹮》。“在《朱鹮》之前,百年经典的《天鹅湖》也好,杨丽萍老师的《孔雀》也好,这些以鸟类为主题的舞剧都已深入人心,而我们要从朱鹮的形象上寻求新突破,这需要花很多精力。”主创团队实地赶赴陕西洋县、日本佐渡采风,深入了解朱鹮的生活习性。与此同时,陈飞华为了让作品经得起推敲,能有更高的鉴赏价值,连演员的服饰的许多细节都不放过。年10月,《朱鹮》启动亚洲首轮演出。《朱鹮》的出现,对中日民间交流甚至外交都起了很多积极作用。“日本对这种鸟和这部作品非常膜拜,非常仰慕,我们用舞蹈的形式在舞台上展现,这是日本观众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陈飞华回忆,当时,他看到日本观众在看到这样漂亮、生动的舞剧之后,非常感动,“很多人看到后来眼泪直流。”
《永不消逝的电波》海报
除了《朱鹮》,上海歌舞团一直有优秀剧目不断涌现,《天边红云》《一起跳舞》《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天边红云》赢得了“荷花奖”的表演金奖和创作金奖,并在当年拿到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起跳舞》和《朱鹮》都是“荷花奖”金奖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是国家文化大奖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不仅屡获佳绩,在市场上也都是上百场的演出,其中,《朱鹮》已演出近场,《永不消失的电波》在短短两年内也有场演出。“我们的作品在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奖项荣誉三方面都是丰收的!”陈飞华说。
上海歌舞团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再说到教育,陈飞华始终坚信,美育之于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非常重要。“一出好的舞台剧能影响一个人一生。”陈飞华说,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更多文学文艺的熏陶,需要更多的美育。“美育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对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电影美术等艺术全方位的喜爱,这需要社会上更多力量的支持,要有好的生态土壤,才能让苗子生根发芽。”
上海歌舞团陈列室内满满的都是荣誉
陈飞华认为,长宁就城市规划而言是非常宜居的一个城区。因为宜居,所带来的生活生态非常好,而文化艺术也会随之而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是非常具有地标性的存在,是长宁区,也是上海市鼎力打造的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舞蹈基地。而在陈飞华眼里,这里更是一个“舞蹈园地”。“这里有上海歌舞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舞蹈学校和上海舞蹈学院4家舞蹈单位,从基础教学、科研实践到舞台表演,非常完整的一套体系集中在‘园区’里,放眼全国都是一流的。”更为关键的是,从这里诞生了许多优秀歌舞剧和优秀人才,都构成上海、长宁和舞蹈中心的文化艺术软实力。硬件和软件俱佳,让这里成为对外交流的极好的窗口。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更让陈飞华欣慰的是,近年来,他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比如,红色戏剧《永不消失的电波》,都是00后90后买票,这部戏的口碑已经出圈了,有的地方,开票出来后几十分钟就抢光了,大家都想来看这个戏,欣赏舞蹈欣赏故事,结果深受感动,看得眼泪汪汪。这就说明我们各方面都做得比较精彩。”
“我这个团长,其实还是老师,是创作者,只不过多一重管理的职责。”陈飞华说,“每天更多时间还是会在排练场、剧场里,和学生和团队一起训练和创作。”而团里很多演员都是陈飞华从小带大的。可以说,几十年来,陈飞华和他的歌舞团队不仅为文艺、为社会带来了数不胜数的优秀作品,更是在中国舞蹈传承和发扬中,坚持着自己的理念,默默做着贡献,并且还在继续潜心前行。
本文是长宁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记者:陈容超
编辑:毕扬静
上观号作者: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