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评丨以玩泥巴为例,拆解低幼绘本中的

年音乐界发生过一件怪事。

英国音乐家MikeBatt因为唱片侵权而吃了官司。

但是跟一般的侵权不一样,MikeBatt只是在他的唱片《ThePlanets》中加入了一分钟的沉默。

你可能会有疑惑,一分钟沉默也侵权吗?

是的,MikeBatt的官司最后和解了,他最终向一个叫约翰·凯奇信托委员会的单位支付了高达6位数的罚金。

原来这种无声留白,是这个叫约翰·凯奇的人在年先搞出来的。

他在其作品《4分33秒》里采用了这种做法。

这个曲子共三个乐章,总长度4分33秒,但是乐谱上没有任何音符,唯一标明的要求就是沉默。

约翰·凯奇认为任何声音都可以构成音乐,而《4分33秒》则是由演奏时听众听到的环境声音组成的。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还是觉得有点不对劲?那就对了。

作为音乐家的约翰·凯奇其实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先锋派大师。

他的神操作还包括用抛硬币算卦的方法作曲,把正演唱的歌手平放在键盘上等等。

但是不得不说,他影响力惊人。无论你觉得多么奇怪,非常权威的《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都承认他是真正的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家,并认为他在二战之后,深刻影响了舞蹈、绘画、电影电视、印刷制作等艺术领域。与此同时,他还是诗人,版画复制匠和业余真菌学家。

而这个人呢,正是我们今天要推荐的一本小开本绘本《泥巴书》的作者之一。不过你可别因为听了上面这个故事而认为这是一本奇葩书。相反,这本小书内容非常优秀。

上次我们花字解读了《迟到了一年的包裹》,让大家见识了小开本童书惊人的信息量。今天我们推荐这本先锋艺术家创作的小开本绘本,主要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沟通的匠心,约翰·凯奇在教孩子玩泥巴方面真是太用心了。

泥巴万岁

实际上,玩泥巴可以算是童年最赞的游戏了。这玩意儿跟蹦床一样,只要是体验过一半次,而没有在小时候痛痛快快玩过,能后悔半辈子吧。

而且把泥巴玩好,也很精彩,不知道你们听没听说过一个叫魏小雨的人,玩泥巴赚了不少钱呢。

现在城里孩子们上的那种很贵的陶艺班,其实说白了就是高级版的捏泥巴。

按照自然教育者的观点,玩泥巴好处多:与自然接触,身心愉悦。而且泥巴可塑性强,所以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就不多说了,总之一句话,泥巴万岁。

平视,就是尊重

在这本适合5岁以下孩子阅读的《泥巴书》里,艺术家主要讲了两个东西的制作,一个是泥巴派,一个是泥巴夹心蛋糕,就是下面这两个东西。

有的人可能马上就会有疑惑,就这还要用教吗?捏个泥饼子,还要画一个绘本吗?

哎,这可能是低幼绘本推广中,经常会遇见的误解。这类型的反应也是我们在低幼童教育方面常见的一些反应。实际上孩子去玩,或者去探索,都不是一下就什么都学会的。他跟同伴学习也是循序渐进的。

在这方面,有些外国人可能比较认真。细心的人可能注意到了,这个书的作者除了约翰·凯奇外,还有一位染织设计师洛伊丝·隆恩。就这么一件小事,两个人来合作。一句话,教孩子捏泥巴,人家是认真的。

这种认真,我认为体现出来的,主要是一种对孩子的平视的眼光。作者能够充分理解考虑幼儿心理的必要。因为对初次接触泥巴的小朋友来说,他和大人不同。在他的脑子里,就算是做个泥饼子,实际上也分很多步。比如:

怎么和泥?做什么形状?怎么才算做好?而泥巴夹心蛋糕我们看着简单,但实际上难度至少是泥巴派的2倍。不过我们如果做好两个泥巴派,然后做夹心蛋糕就方便得多了。所以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整个制作泥巴夹心蛋糕的过程,分为两节课。先让孩子做泥巴派,再做泥巴夹心蛋糕。不仅逻辑上合理,从受众心理来看,先做一个简单的练练手,然后再晋级,体验会非常好。

先尝试,再量化

泥巴派和泥巴夹心蛋糕的制作方法,还有一个用心之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逻辑。

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如果是给大人的菜谱,我们经常能看到配菜克重这种数量,因为大人已经理解这种抽象概念了。但是如果是给低幼孩子来讲解,你上来就告诉他两份土,一份水和泥最合适,孩子还不具有这个抽象能力,那他可能就不能理解,而且这么教还容易教条。

那么《泥巴书》是怎么做的呢?

很简单,在泥巴派的制作里,作者讲和泥的时候,没说比例,就是一堆土,以及一些水,然后就让孩子和泥。接着让孩子判断是不是太稀了,太稀了,就挤一挤,把水挤出来。然后把泥巴倒在旧报纸上,晒一晒就做好了。

而在后面的泥巴夹心蛋糕这里,则换了一个方法,所有的土还有水要装杯,4杯土和2杯水可以做很棒的泥。这个时候,作者引入了抽象的数学概念。从感性认知体验和泥,到理性认知什么方法能和好泥,一步都不少。

同时,鼓励尝试,贯穿全书,包括做泥巴夹心蛋糕的时候,在筛土环节对付大土块,作者既画了用脚踩,也画了用石头砸。别看很简单,小朋友读书的时候,发现两种办法就能激发更多。

统筹和翻盘都是技能

在制作泥巴夹心蛋糕时,因为需要更细的土,所以要筛一下。筛土的时候,小朋友们可能本能地会认为细土是有用的,而筛不下去的是没用的。

这个心理很正常,我还记得大概三岁左右,我老婆让孩子帮忙摘胡芹叶子要煮面,我女儿摘完叶子以后把能吃的杆也扔掉了。我们下指令的时候,没有提醒孩子把杆儿留着。对于毫无生活经验的孩子来说,我们更像毫无生活经验的家长。

但是在《泥巴书》里,作者提醒说,土里的小卵石别着急扔掉,留着有用。这个实际上算是多线程任务了。有了统筹启蒙、系统思维的意味。

这些都是生活情形中不同处理模式的传授。

除此之外,后面关于翻盘的技巧,非常优秀。我相信,今天很多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人,看到这个操作,没准也会微微一惊。这个烹饪操作,经常出现在一些盖浇饭上的制作上。

孩子们对这类型技巧的掌握,是非常有益处的。触类旁通一下,一些生活技巧,总是可以想办法传授给小朋友。

想象力是快乐源泉

一本巴掌大的小书,认真讲授一件看起来很简单的小事。看着这样的书真的是很开心。

你比如,泥巴派的制作,和好泥以后,书上给了各种不同的形状。其实,这个就算是一种想象力启蒙了。别小看这些东西,触类旁通,类比思维是底层思维,很容易激发小朋友开动脑筋。如果你不这么做呢,他可能只会复制他见过的东西。

再比如,你还记得上面我们说到筛土出来的小颗粒有用,你知道有啥用吗?嘿嘿,夹心派一般都有果仁、巧克力之类的东西,正好用这些小卵石做夹心。是不是很有想象力?

不过最绝的,其实是用蒲公英做生日蜡烛。

这个点子,真是想想都开心啊!

还有多少绝妙的创意在等着小朋友们发现呢?从小就看这样的书,孩子头脑肯定很灵活!

现在你知道《泥巴书》是一本什么样的好书了吧?一件在我们想象中很简单的事情,别人也可以把它做得很用心很精彩。这背后是一颗平视孩子,能与孩子快乐交流的伟大童心。

小小书有大智慧,一本集烹饪、游戏、艺术于一体的好玩泥巴书,推荐给您家的小小宝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