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醒·狮》舞台照主办方供图
“过去舞台表现英雄,更多的是高大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僵硬。”昨天,中国舞蹈高峰论坛暨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论坛上,我国著名舞蹈编导陈慧芬说,“现代这个时代的英雄,可能更需要一种亲和力,有血有肉,鲜活生动,要更接地气,更有人性的温度,要去除概念化、符号化,要既亲切又有力量。”
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舞蹈“荷花奖”,毫无疑问代表着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今年七部参评的舞剧,按照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的话说,“回归传统文化,赞颂英雄主义。”
纵观这七部舞剧——《大禹》《草原英雄小姐妹》《醒·狮》《井冈·井冈》《花木兰》《刘三姐》《记忆深处》,其中有四部是在讴歌英雄。《大禹》展现的是上古神话中的英雄,《草原英雄小姐妹》表现的是少年英雄,《花木兰》是塑造巾帼英雄,《井冈·井冈》呈现的是革命英雄。所以,在昨天的论坛上,关于舞剧如何塑造英雄的讨论尤为热烈。
图说:舞剧《大禹》中的双人舞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摄
事实上,正如陈慧芬所言,今天的舞剧,已经开始让英雄接地气了。譬如《大禹》,导演赋予该剧的价值观是“为小家——为大家——为国家”,这样的设置有人性,也有了大禹治水的动机。从《草原英雄小姐妹》可以看到,剧中所有学生的动作都是卡通风格的,这种风格源于当今社会的审美和青少年审美的追求,又结合了这个故事来源于美术片的特点。《井冈·井冈》则让观众感受江西朴实的人性与淳厚的民风,突出了没有受到“文明污染”的民俗文化。《花木兰》则十分重视对花木兰内心世界的刻画,也用艺术手法展现了木兰从邻家女孩长成巾帼英雄的过程。
“现实题材不能脱离当下。”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于平说。这些年,陈慧芬先后做了几部剧,都是跟英雄主义有关的题材。“先是应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的邀请做了一部现当代题材《天边的红云》,表现了五个女红军战士的故事。这两年,连续做了两部芭蕾舞剧,一部是《八女投江》,一部是《花木兰》。”在陈慧芬看来,虽然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两部剧目有很多共性,“就是传统价值观里面的忠孝,还有家国情怀、牺牲精神,尤其是对和平的热爱,这些都是她们身上最闪光的地方和共通之处。”
图说:《花木兰》舞台照主办方供图
“其实英雄也是一个凡人,只是命运把他们推到了一种特殊的境遇,而他们也表现出了超越凡人的思想境界和壮举。”所以陈慧芬认为创作时候一定要用细节的表现让英雄人物鲜活起来。就好像在《花木兰》中,她用“铜镜”串起剧情——少时的圆圆铜镜,见证了花木兰在田园山水间无忧无虑的童年;替父从军时,铜镜化为一轮明月,在梦中又是家乡的圆窗;还乡之后,花木兰再度“对镜贴花黄”。此举不仅融入中国古典传统的荆楚文化特色,也让人物的形象更为丰满立体。
“艺术创作确实是从古至今,全世界,各门类都是个人的心声。”舞蹈家舒巧认为舞剧的创作需要坚持个性化,摆脱固有的束缚,才能让舞台上的英雄人物立体鲜活,才更能让观众接受。(新民晚报记者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