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国际艺术节舞经的诞生少林武僧当

问世11年,在30多个演过多场,与超过25万观众相遇后,比利时编舞家希迪·拉比·彻卡欧的《舞经》终于回到了它的发源地——中国。

11月8日晚,《舞经》登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拉开了3场演出的大幕。台上20名演员,仅有1人是专业舞者,其余19人均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的武僧,他们在21个木箱子里辗转腾挪,在和西方当代舞的结合里,让人看到中国功夫截然不同的色彩。

彻卡欧从小就喜欢中国功夫,《舞经》是31岁的他站在十字路口,走出迷茫和舒适区的一次选择。

那是7年,“当时的我困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一直和舞者呆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创作,但我想跳出我的常规。我和朋友伊藤久志(制作人)说起这件事,他就问我:‘你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我把脑海里能想到的,所有对我而言重要的事物都讲了一遍,包括武术和瑜伽。然后他对我说:‘你要不去少林寺看看?见一见少林寺的僧侣们,和他们聊一聊。’”

彻卡欧和伊藤的那场对话为《舞经》的诞生埋下了种子。

那一年,彻卡欧拜访了中国河南省嵩山西边的少林寺,他才知道要成为一名僧侣必须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他对僧侣的生活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彻卡欧被佛教的哲思和功夫的身体语言深深吸引,创作灵感迸发,希望用当代舞和中国功夫来一场对话。

最开始,少林武僧们根本不知道彻卡欧是谁,更不了解当代舞,彻卡欧和少林方丈开了几次会,解释了他为什么要创作这部作品,方丈的思想非常开放,他说,“虽然我并不知道你们要做什么样的东西,未来这个作品会呈现出什么样貌,但是我愿意尝试。”

《舞经》如今的排练导演、领舞武僧黄家好当时才19岁,他回忆,“师父通知寺院,每个武僧都可以体验,很多人体验了,有人觉得很无聊就走了,有人觉得排练不太舒服也走了,最后留下20人。平时我们的演出是功夫为主,和当代舞结合,师父觉得,可以让大家认识不一样的少林寺,与时俱进的少林寺。”

第一次排练,彻卡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