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陈慧程明星通讯员赵菲菲24日上午,园周村文化礼堂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台上,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缤纷上演;台下,身穿多彩民族服饰的学生端坐观看。这是我市献礼祖国70华诞暨堰头小学第八届民族文化节开幕式现场,主题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近十年来,堰头小学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以“民族文化滋养育人”为宗旨,推进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相融。其中“民族文化节”已经连续第八年举办了,今年首次与省民革教育服务团联合主办,更促进了“民族文化节”的提档升级,成为了该校展现民族特色与教育成果的重要载体。省民宗委、省民革教育服务团、金华市委统战部和市委统战部等部门单位相关领导莅临观看演出。以课题为引领促进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堰头小学是一所典型的输入型少数民族学校:99.6%的学生是外来建设者子女,现共有在校学生人,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全国16个省份的侗族、白族、布依族等23个少数民族,文化背景、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求同存异,让“民族花朵”彼此“认同、接纳、欣赏、融合”?这是近十年来堰头小学上下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不断探索中,该校结合流动花朵缺乏安全感及民族多元等特点,先后以“心理融合教育”“民族融合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为阶段性主题,以相应课题为引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开展阶段教学过程中,堰头小学在校园内全面开展“三进”活动,即“一墙一廊一窗一操”民族文化认同进校园、“五团两教材一课程”民族文化认同进课堂以及建立家长心理工作坊等民族团结进家庭等活动,落实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以“五团两教材一课程”中覆盖面较广的民族艺术团为例,堰头小学六(1)班学生李星月来自云南省镇雄市,曾在学校“葫芦丝民族乐器团”“巴乌民族乐器团”学习,她说:“同学们对民乐很好奇,学校安排课程让我们不在外面报班就能够了解各民族文化,并且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到各民族音乐的魅力。”为进一步让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熏陶,堰头小学在操场四周绘制了一条长达多米的民族文化墙,展示出我国56个民族风情;在餐厅布置了一条“舌尖上的民族美食”文化长廊、一排民族文化宣传窗;同时,该校还将藏族、白族等6个民族的经典舞蹈融合编排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操”,这“一墙一廊一窗一操”也成为校园的一道道靓丽风景,更让各民族学生有了认同感。如果说阶段教育搭了学生成长平台,那相应课题就是这个平台的“供电系统”。以省重点课题《小学外来建设者子女融合教育的研究》《小学外来建设者子女家长心理工作坊的研究》《小学外来建设者子女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研究》为引领,该校先后开展了16个课题的研究,其中三个省重点课题成果均获得金华市一等奖。通过科研引领,外来建设者子女民族融合教育特色,让“民族团结教育”步子走得明确而坚定,其中又以连续八年举办的民族文化节最负盛名且最具影响力。以文化节为载体集中展现民族团结教育成果民族文化节是堰头小学一年一度的文艺盛会,从年首届文化节的“服装文化方言文化”主题,到第二届的“节日文化”、第三届的“经典舞蹈文化民族乐器文化”、第四届的“舌尖上的民族美食文化”主题……一届届文化节的举办,让全校师生尽情欣赏来自不同民族的服装、饮食、文化、风俗,遨游于多民族文化的绚丽世界之中,让堰小的民族团结成果得以集中展现。24日堰头小学民族文化节开幕式现场,精彩的表演和独特的服饰吸引全场目光。现场领导包括围观学生家长及周边游玩村民发出阵阵赞叹,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少数民族学生身穿民族服饰参加演出,这让我感受到了永康的温度。”“现场哈尼族、蒙古族、苗族歌舞让我们感受到学生多才多艺,能把活动组织得这么精彩,堰头小学真不简单。”事实上,堰头小学鼓乐队、巴乌乐团、民族舞蹈团、婺剧大赛均曾在我市各项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民族舞蹈队也多次参加永康市“华溪春潮”春节晚会、市“丽州之夏”纳凉晚会的演出。此次堰头小学校民族舞蹈团带来的蒙古族舞蹈《鸿雁》曾在去年全中小学舞蹈大赛中获一等奖第一名。当日,小演员们早早地化好妆参加演出,来自云南的四(2)班学生方宇钦说,参演《鸿雁》的是四年级到六年级的不同民族学生,不管什么民族我们排演相处融洽都是好朋友。他的同学冷豪瑞坦言,此前参加比赛及表演前都有深入了解民族文化,文化得以相互融合。今年文化节开幕式参演人员中还有省民宗局等部门单位领导,有的已经多次观看该校民族文化节开幕式表演,他们评价开幕式精彩程度“一年胜过一年”,举办此次活动献礼祖国70华诞,让不同文化凝聚成同一股力量,共建民族团结繁荣大家庭。以成果为导向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在24日的开幕式上,省民宗委民族二处处长毛建翔,金华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樊国斌为堰头小学颁发了一块极富含金量的牌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这是该校在去年获得的荣誉。短短十年间,这所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以出色成绩获得“浙江省红十字会示范校”“浙江省社会主义学校教学点”等一项项荣誉。该校民族团结教育先进经验先后被《中国民族杂志》《中国民族报》《中国民族教育》、中国民宗网等10多家媒体报道。去年,市委统战部(民宗局)、教育局与省民革在堰头小学设立“省民革教育团社会服务实践基地”“名师工作室”。随着名声远播,堰头小学迎来四川、青海等省份的考察团前来学习民族团结创建工作。青海省民宗委副主任刘华表示,堰头小学在民族团结工作中想了很多的办法,做法很有特色,很有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孩子健康地成长。青海省委统战部综合协调处处长祁永红也深有感触:“我跑过全国很多民族团结工作单位,觉得这所学校是做得最出彩的。每一个阶段的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很值得借鉴。”“小学校、大家庭;小堰小、大中国。”校长马兰珍说,堰头小学学子,其实是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的缩影。为消除漂泊异乡带来的不安全感,在堰头小学,外来学生被亲切地称为“民族花朵”,孩子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我是民族花朵,我很优秀”,而学校也致力于在教育教学中帮他们逐渐找到归属感。随着“民族团结教育”成果不断显现,已经在堰头小学担任10年校长的马兰珍进一步明确未来方向:“不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于未来,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她信心满满:民族团结教育的路会越走越宽,我们也一定会让不同的民族花朵在堰头小学绽放精彩!编辑应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