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7月8日讯(记者卢伟霞)8日下午,由中共海阳市委、烟台大学、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共同出品的原创红色舞剧《地雷战》在烟台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剧于当晚7:30在莱山区胶东剧院首演。
点击查看现场图文直播
舞剧《地雷战》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田露担任总编导,由著名作曲家亢竹青作曲。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玲,烟台大学宣传部部长于秀国,海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涛,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振彦,中央及省市新闻媒体代表等出席了发布会,海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赵中国主持发布会。
杨涛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海阳红色文化的发展情况和舞剧《地雷战》的创作背景。他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之时,海阳市委、市政府深入挖掘“地雷战”文化内涵,与烟台大学合作,邀请北京舞蹈学院田露教授、著名作曲家亢竹青老师以及在舞剧剧本、舞蹈表演、音乐制作、服装设计、舞美设计、造型设计等领域具有高水准的人士共同组成主创团队,吸纳海阳大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倾力打造了原创红色舞剧《地雷战》。通过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将“地雷战”近距离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党员干部群众在身临其境中感悟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在与历史的对话中传承红色精神。
杨涛表示,海阳人民素有革命斗争精神,他们乐观向上、敢为人先,用血肉之躯铸就的“地雷战”精神,已经深深根植于血脉之中,成为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与电影《地雷战》不同的是,舞剧《地雷战》通过丰富的舞蹈韵律、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的音乐塑造,将海阳人民骨子里的地雷战精神、智慧、品格精准地刻画凸显出来,充分展现了海阳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不畏强敌、以弱胜强的精神品格,彰显党领导下人民战争的巨大伟力。
烟台大学宣传部部长于秀国介绍了烟台大学挖掘胶东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及舞剧《地雷战》的排练情况。他指出,该剧从策划到公开上演历时近两年,创作团队多次深入海阳考察采风,寻找创作灵感并大量收集与之相关的历史资料、民间故事和舞蹈素材,并与演出团队师生一道,反复打磨剧情结构、人物塑造、舞蹈动作。60余名参演师生经过三个多月的刻苦排练,力求使每一个舞蹈动作和表情都完美无缺,力求让现场观众充分感受到这部大型红色舞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田露在介绍舞剧《地雷战》的创作情况时表示,该剧从艺术创作层面更多的考虑是把地雷战精神与海阳大秧歌元素结合起来塑造剧中人物,传递革命前辈那有着鲜活生命力的、有情感共鸣的精神世界,让当今一代感悟到国家历史的厚重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是革命志士用热血染成了胶东这片红色的热土。
在发布会现场,当大众日报记者问起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推出这部红色题材的舞剧,有什么更深层次的考量时,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振彦说,海阳地雷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光辉典范,其精神内涵在当下仍然历久弥新,有着永不退色的时代价值,是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舞剧《地雷战》的推出是我们在艺术教学领域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尝试。充分发掘和开发地雷战红色文化资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凸显地雷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符合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的工作要求,也必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市党性教育水平,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从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凝聚强大共识。
中国网记者问起舞剧《地雷战》创作为什么要运用海阳大秧歌?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玲显得非常自豪,她说,在舞剧中创新运用海阳大秧歌元素主要基于以下两等方面考虑:一是地雷战主要发生在海阳地区,其中赵疃地雷战遗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与首批国家级非遗文化海阳大秧歌,形成了海阳市有代表性的文化标志。二是海阳大秧歌粗犷奔放、热烈欢快,作为一种风格独特、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舞蹈,穿插在舞剧《地雷战》的故事背景中,与故事中跌宕起伏的剧情相得益彰,进一步彰显了海阳的地域特色。
作曲家亢竹青老师在回答烟台电视台记者该剧音乐在创作过程中有什么创意设计、创作突破时,亢竹青老师表示,这次舞剧《地雷战》的音乐作品有一个比较大胆的想法就是把电子音乐、摇滚音乐与传统音乐相结合,更加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观,让这样一项颇有魅力的民间艺术得到新式音乐形式的包装,或动感,或壮丽,给人以振奋的力量。因此,在创作中将具有海阳特色的民间小调、秧歌剧调以及具有音乐性的民间方言赋予民族摇滚乐的音乐风格和精神内涵,形成了融合电子、民族、电声、大管弦乐在内的包容性音乐气质。
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红色舞剧《地雷战》首演结束后将继续在胶东剧院面向社会进行演出,之后还将陆续到济南、北京等地进行巡演,最大限度推向全国,更大范围地传播海阳红色文化,为红色资源赋予新的时代价值,让红色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