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柳姗姗通讯员解克兢11月5日,记者从长春人文学院获悉,该院原创的东北秧歌舞蹈作品《姥姥的田》,在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中,以97.79分名列第二。
本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有全国个院团、院校、群艺馆的民族民间舞作品报名参评,43个作品入围终评比赛现场,17个民族民间舞蹈同台竞技。姥姥的田》厚植于东北地区的“黑土文化”,以吉林地区独有的东北“袖头秧歌”为素材,利用现代手法,将源于冬天寒冷缩手而舞的袖头秧歌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表达出时光流逝下东北稻谷的拟人化形象,映射出姥姥的不同人生阶段与转折。同时,作品还创新性地使用“绢帽”道具,通过风格化动作与道具运用,塑造出东北女人的典型形象,以此表达人与土地之间“耕耘—养育—反哺”的深厚情感,反映出东北黑土地上的人文情怀。
据悉,《姥姥的田》由长春人文学院舞蹈系师生担纲排演,舞蹈创作团队由音乐舞蹈戏剧学院特聘教授王小燕,舞蹈系主任张万励、青年编导王艺盟共同组成。在“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选过程中,作品受到评委、专家、学者、专业舞蹈评论人的一致好评。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表示,这个作品充分体现了民族民间舞在创作过程当中对浓郁的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把握,通过时空的转换把东北秧歌“稳中浪”“艮中俏”的风格特征融入到作品当中,又很好地把现代意识,特别是跨时空的表现手法进行结合,将人与庄稼的对话,以及丰收后的喜悦进行拟人拟物的表达,在作品创造上具有独到的地方。
《姥姥的田》在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中荣获“荷花奖”,是长春人文学院在舞蹈艺术高等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成果,是学校在弘扬发展东北地域文化、传统文化所迈出的重要一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秧歌、东北舞蹈及汉族民间舞蹈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