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她们听不见声音,却用心在寂静中舞出“月下花语”
16名舞者赤红如火,指尖戴着犹如绽放花枝的长甲,伴随着空灵的音乐,舞动中时而缓慢舒展,柔美含蓄,时而快速多变,奔放而流畅。这是5月21晚在深圳全国助残日文艺汇演《爱在灿烂阳光下》上演的傣族长甲舞《月下花语》。看着她们灵动的舞姿,以及与音乐协调的配合,你不会想到她们是一群听力障碍的孩子。
这群孩子来自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元平特校”)的追梦舞蹈队。年,元平特校文艺组牵头成立了学生艺术团——小海燕艺术团,其中设立了由听障学生组成的追梦舞蹈队和由智障学生组成的小童心舞蹈队。
追梦舞蹈队共有16名队员,这些队员来自各个年级,小到五年级,大到高二。平日里,追梦舞蹈队每周训练2次,由于课业繁重,训练时间安排在每周三、周四早上的6:30-7:30。“虽然冬天的早晨很冷,但我6点钟去宿舍接她们的时候,她们已经穿戴整齐,排着队伍在等我了。”舞蹈老师陈丽娟说。
对于听障学生,跳舞对她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听不见音乐。这无论对学生还是舞蹈老师,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一开始,我们互相学习,她们跟我学舞蹈,我跟她们学手语。因为听不到音乐,她们的节奏基本上依赖于我的指挥,对于双手拍打的力度、韵律、节拍,她们都非常敏锐。”陈丽娟年入职元平特校,如今她与学生之间已经形成一种特殊的默契,她的肢体语言、表情细节,学生们都能读懂。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短短几分钟的舞蹈表演,背后却是孩子们无数次排练挥洒的汗水。对于特殊儿童而言,身体上的障碍更是让他们在艺术道路上走得艰难。“《月下花语》这支舞蹈,我们整整磨合了一年。学习一个舞蹈动作,从我教授到学生模仿吸纳,大部分学生需要花费2到3节课的时间,有时候高年级学生学得快些,也会带动低年级学生。”陈丽娟说。
虽然艰难辛苦,学生们却一直坚持下来。教了她们四年多,陈丽娟明显感觉到学生们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之前去表演,她们一般会很紧张,现在已经逐渐变得从容大方,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追梦舞蹈队目前有16名队员,作品《听见花开》获得广东省特殊学校文艺展演二等奖,《你是我的希望》获得广东省特殊学校文艺展演荣获二等奖,《月下花语》荣获年广东省残疾学校文艺汇演舞蹈类二等奖和表演创作二等奖,《希格希日》荣获得年深圳市中小学生舞蹈比赛三等奖、全国影视校园春节联欢晚会最受观众欢迎奖。
杨溢子
杨溢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
本文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