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年11月16日14版)
新疆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中国幅员广阔,呈西高东低的地理结构:东、南有大海阻隔;西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以及由帕米尔高原延伸出的高大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的遮挡;北有戈壁、沙漠、干旱草原、森林以及寒冷气流。这样的地理结构决定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最初空间走向:中国在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之间形成了一北一南两条从西部通往中亚的较为平坦的道路,进而连接中国与世界,新疆地区也形成了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并存、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交往交融的格局。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疆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
历史上新疆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和中介。丝绸之路的畅通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开辟了广阔空间。公元前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远到阿富汗地区,与西域各国建立了官方联系,由此打开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大通道,也铺就了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途大道。秦汉时期就生活在天山以南的龟兹人、焉耆人、于阗人、疏勒人、高昌人、莎车人、楼兰人、车师人,在绿洲建立聚居区,随着丝绸之路沿线的繁荣,众多商业小城镇兴起,带动了新疆地区经济发展。历代王朝在新疆地区建立屯田制度,兴修了大量水利设施,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其后,一些民族相继定居新疆,带来了不同民族的生产技术、文化观念以及社会习俗,在交流融合中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和繁荣,使得商旅不绝于途。东西方的科技、宗教、物产等沿着丝绸之路而来,在新疆地区相遇、融合、汇通,又随着丝绸之路而去。一些先进技术如中国的造纸术、桑蚕丝织等通过新疆西传,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教传播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化交流现象。公元前4世纪以前,新疆流行的是原始宗教。大约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新疆地区,4世纪至10世纪,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同期,祆教流行于新疆各地。至16世纪末17世纪初,藏传佛教在北疆地区逐渐兴盛起来。道教于5世纪前后传入新疆,主要盛行于吐鲁番、哈密等地,至清代传播至新疆大部分地区。摩尼教、景教于6世纪相继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新疆,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多种宗教并存的情况从未发生改变,新疆的文化景观始终是多种文化并存、多元文化交流。
新疆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新疆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以多种形式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和“出版博览会”等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中国—亚欧博览会的前身是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正是乌洽会取得了良好成绩,中国政府决定自年起,把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吸引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及客商参加各类论坛和贸易投资活动,国内外家企业参展参会,签约项目总金额.43亿元人民币,较上届增长11.98%。其中,新疆25家重点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的29家企业签订29个外贸合同、协议,贸易总额.88亿元人民币;签订外联项目2个,金额28.96亿元人民币。中国—亚欧博览会已成为中国与亚欧众多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是中国进一步推动向西开放的重要载体。在青少年交流方面,年以来,中国举办了7届“中国·新疆国际青少年艺术节”,邀请中亚四国及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泰国、韩国、阿塞拜疆等12个国家及国内共个文艺团体的余名青少年来新疆演出交流。年,教育部邀请哈萨克斯坦名中学生来华参加夏令营,访问了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等地,此次活动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举办的第四次上合组织成员国中小学生来华夏令营。新疆也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尤其是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年至年,新疆连续举办7期“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媒体负责人研修班”,邀请了25个国家的多家媒体负责人来新疆研修、交流、考察。
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近年来,新疆积极推进核心区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文科技交流。年,举办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科技合作论坛,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名嘉宾受邀参加。建成1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0个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稳步实施“留学中国计划”,逐步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优秀留学生奖学金资助规模。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数量增长明显。年,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共人,同比增幅达11.76%。年专门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每年额外提供个奖学金名额,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新疆高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留学生教育规模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升。从年开始,截至年,新疆高校接收外国留学生达5万人次。新疆积极发挥包括维吾尔医药、哈萨克医药在内的中华医学特色优势,筹建中外联合中医机构,开展中医民族医药国际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民族医药企业的产品还销往周边国家和地区,进入国际市场。在体育赛事方面,新疆成立一批职业体育俱乐部,体育竞赛与表演市场日趋活跃。环塔克拉玛干汽车摩托车越野拉力赛、中国篮球职业联赛新疆区比赛保持较高市场化运作水平。
近年来,中国积极对外展示新疆各民族的文化风采。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新疆古代丝绸之路文物展”“丝路奥秘——新疆文物大展”等新疆文物精品展览陆续在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举行。近年来,“感知中国——中国西部文化行·新疆篇”“中国新疆文化交流团”“中国新疆文化周”分别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文莱、老挝等国举办多种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中国一些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智库多次邀请来自欧美知名智库的学者,到新疆和北京举行座谈会和实地考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丝路名人中国行”活动品牌影响力凸显,截至年,该活动已成功举办7次。
新疆历来是多民族聚居、多种文化并存地区,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作为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执笔:吕文利)
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李晓霞木拉提·黑尼亚提
《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白皮书,集中阐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现代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白皮书强调:“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既推动了各民族文化发展,也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产生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文化,经过长期的交流交融,其民族性、地域性特点在博大深邃的中华文化中获得包容和展现,同时也成为中华文化丰富性、多样性的重要构成。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因环境多样性而呈现丰富多元形态。秦汉以后,中华大一统的思想逐渐形成,中原地区文化持续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交融,经唐宋元明清历代发展,各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得中华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彼此借鉴,是中华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强大动力。
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新疆各民族文化从开始就打上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印记。考古证实,新疆出土的彩陶受到仰韶文化的影响。在《山海经》《竹书纪年》等先秦典籍中就有关于我国中原地区与新疆地区交往的记载。公元前60年,汉朝正式设置西域都护,开垦屯田,兴修水利,建烽燧驿站,促进了新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原地区的礼仪制度、汉语书籍、音乐舞蹈及掘井、犁耕、冶炼等先进生产技术等在新疆地区广泛传播。唐代时期,不少内地的僧侣、工匠、画师前往新疆地区,帮助修建寺院、墓葬,带来了中原地区的雕刻和绘画艺术。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绢画中,妇女形体丰满,衣着华丽,完全是唐人风采。高昌回鹘使用开元七年的历书,一直延续到10世纪下半期。西辽时期,新疆地区的典章制度多依从中原,推动了中华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元代,大批畏兀儿等少数民族移居内地生活,学习使用汉语,有的参加科举考试并被录用为各级官员,涌现了一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官员阿鲁浑萨里精通佛理又深研儒学,文学家贯云石精通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并有极高汉语诗词造诣。明清以来,新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进一步发展。年新疆建省后,新疆各地兴办教育、开设学堂,兴建各类社会文化设施,推动各民族文化继续向前发展。近现代以来,新疆各民族文化受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影响逐渐向现代转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抢救、整理、出版了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和乌孜别克等民族大量民间文学遗产,推动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步入新的繁荣兴盛时期。
白皮书具体阐述,新疆的文化景观始终是多种文化并存、多元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财富,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贡献。新疆在历史上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和中介,自古以来多元文化荟萃,优秀文化成果多如繁星。汉代,琵琶、羌笛等乐器由西域或通过西域传入中原。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僧鸠摩罗什将龟兹的佛教文化传播到中原,促进了儒、释、道的合流。唐代,于阗乐、高昌乐、龟兹乐、胡旋舞等西域乐舞走进宫廷,长安城一时流行西域风。出自新疆的龟兹乐享誉中原,成为唐以后燕乐的基础。龟兹舞蹈艺术中的《狮子舞》《鼓舞》流传到内地后,经过不断的改造最终沉淀在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舞蹈形式中,今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节庆期间不可缺少的表演内容。产生于9至10世纪的英雄史诗《玛纳斯》,经过柯尔克孜歌手们世代传唱与加工,成为中外文学史上享有巨大声誉的文学作品,与《江格尔》《格萨尔王传》一起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3部最著名的史诗。闻名于世的坎儿井作为新疆地区的水利灌溉工程,是中原地区的凿井技术西传新疆后进一步改造的结果,成为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典范。总长多公里的吐鲁番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新疆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财富。
白皮书强调,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始终贯穿于中华文化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中华文化是凝聚各民族的精神纽带。在新疆,不同语言的互借互用成为普遍现象,享受多样特色美食是新疆各民族成员共同爱好。各民族成员长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在语言、饮食、服饰、音乐、舞蹈、建筑等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方面相互影响、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始终是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点。历史告诉我们,凡是中央政府对新疆有效治理、社会稳定的时候,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就畅通,经济文化就繁荣兴旺;凡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秉承中华文化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新疆各民族文化就越进步。新疆各民族文化只有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和根基才能生存,只有在和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中、在和现代化参与交汇中、在和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互鉴中,才能繁荣和进步。
(作者单位:新疆社会科学院)
新疆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周丽
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并遗留、流传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财富,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中国文化遗产承载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厚滋养。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新疆光彩夺目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留存了令人目不暇接、不胜枚举的珍贵文物古迹和熠熠生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逝而不朽的“楼兰美女”、有“西域长安”美誉的高昌故城、充满智慧的维吾尔古典长诗、美妙绝伦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穿越万丈悬崖的“达瓦孜”、历久弥新的桑皮纸制作技艺……为世人体味璀璨耀眼的西域文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开启了一扇扇斑斓的窗口。新疆特殊的区情、社情决定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增强各族人民中华文化认同、正确阐述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史实、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发挥着正本清源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和新疆地方政府颁布、出台一系列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意见,为保护传承新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法治及制度保障。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施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标志着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颁布实施,这是中国首个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省级地方单项立法。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施行。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
在日益完善的法治及制度保障下,新疆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成果受到中外瞩目。截至年,新疆有世界文化遗产6处;中国政府对高昌故城遗址、北庭故城遗址、惠远新老古城遗址等一大批文物古迹进行修缮保护,抢救性保护修复余件珍贵文物;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昭苏圣佑庙、克孜尔千佛洞等百余处宗教文化古迹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年,新疆民丰尼雅遗址、若羌小河墓地、吉木乃通天洞遗址等8项考古发掘项目先后被列入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土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等国宝级文物;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新疆古代丝绸之路文物展”等新疆文物精品展览陆续在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举行。
古籍保护获得各界赞誉。已收藏的古代典籍文献包括汉文字、阿拉美文字和婆罗米文字三大系统,共19种语言、28种文字,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宗教、天文、数学、医学、艺术等领域;以汉文和维吾尔文翻译、整理、出版了濒于失传的《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词典》等古籍;国家以多种语言文字翻译出版发行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典籍文献,满足各族信教公民的多样化需求。新疆翻译出版发行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多种文字的《古兰经》《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等宗教经典书籍。
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和弘扬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被誉为维吾尔族“音乐之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其已濒临失传。20世纪50至60年代,经过努力,十二木卡姆由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口头传承转变为文本传承。近年来,新疆各级政府通过建设维吾尔木卡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向木卡姆艺术传承人发放生活补贴、开办木卡姆艺术培训班、选送木卡姆人才到新疆艺术学院深造等方式,全力保护、传承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现阶段,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维吾尔族麦西热甫分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新疆完成23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赴联合国总部、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进行表演展示;举办了8届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批竞技项目进入国家和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及宗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涵盖了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戏剧、民俗等多种门类,其鲜明的民族、区域特征及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颇具市场潜力。近年来,新疆努力推动非遗走出“深闺”,进入市场,逐步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和弘扬水平,较好实现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年5月,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及首次推出的“桑皮造纸”体验包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