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会客厅丨骑兵中从野马到战马蒙古族

封面新闻记者荀超

封面会客厅个人简介

巴音达来,内蒙古艺术剧院歌舞团首席演员。代表作品舞蹈《舞鹰的传说》、《舞动的琴弦》、《沙嘎·沙嘎》,舞剧《我的贝勒格人生》、《骑兵》等。

10月10日-11日,成都城市音乐厅,“年全国优秀舞剧邀请展演”舞台上,中国舞台艺术史上首部以骑兵为题材的大型原创舞剧《骑兵》,再现了人民解放战争中,内蒙古骑兵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时代形象。剧中,内蒙古艺术剧院歌舞团首席演员巴音达来,饰演了一匹在战场上冲锋在前的蒙古马——“尕(gǎ)腊”,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活灵活现,备受观众好评。演出前,巴音达来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专访,分享他的演出感受。

入戏太深

一举一动演活战马“尕腊”

舞剧《骑兵》由内蒙古艺术剧院演出,何燕敏总导演、编剧,布仁孟都、巴音达来、王斯琴等主演,讲述了蒙古族青年学生朝鲁反抗日本侵略者,和战马“尕腊”一起冲锋陷阵的故事,展示了内蒙古人民骑兵家国情怀和精神风貌。

相比于其他舞剧的唯美,《骑兵》力量感十足,尽展北方的粗犷和豪放。鲜少知道的故事、激动人心的音乐、跌宕起伏的故事、色彩鲜艳的服装等,都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而以人演马,则是舞剧《骑兵》的最大特色。表演中,巴音达来饰演的“尕腊”,一举一动,一张一弛,活脱脱就是一匹马,英姿飒飒、骁勇善战,令人惊艳。

“蒙古族是马背民族,所以我们的生活跟马是特别亲近的,包括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里面,我们家也有马。”但与观众的掌声相对应的,是巴音达来对于这个“角色”的付出和心血。甚至有段时间,因为入戏太深,巴音达来整个人的行为都有点像马了。

观察+回忆

用%情感诠释马儿

“蒙古族人跟马是亲密无间的,但刚开始演这个角色的,我心里面的压力是挺大,毕竟要用人来去表演、塑造一匹马,而且还是一匹战马,创新却很有难度。”如何用肢体语言表达一匹马的情感,成了巴音达来每天要思考的事情。“我们从小就跟马相处,所以经常闭上眼睛去回忆生活中的马是什么样的,也专门去观察马的各种形态。”

同时,他也非常感谢总导演何燕敏的指导,“虽然一开始困难重重,但有了何老师的指引,我慢慢进到了角色中。这部戏是何老师发自肺腑的、用特别真挚的情感去创作的,她也经常给我们讲述骑兵历史,让我们用情去感受,才有了舞台上大家都非常喜爱的‘尕腊’。”

正是有了%的情感表现,观众才看到了骑兵“朝鲁”与战马“尕腊”突破种族的“战友情”。“我觉得,任何表演,首先情感是第一位的。而且,在我们的对马的认知里面,它并不牲畜或者交通工具,我们跟马是兄弟,是朋友,是密不可分的。有了这样一个情感基础,再加上导演的一些指引下,我们慢慢把这个角色‘立’在了舞台上。”巴音达来说。

与角色共同成长

期待与更多人相遇剧场

从年首演至今,两年近50场的演出,也让巴音达来成长很多。“舞台上的‘尕腊’,从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最终成长为勇敢坚强、战死战场的战马,让人尊敬。在角色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也收获很多,不管是艺术上还是认识上,都有所改变。”这让巴音达来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出演《骑兵》,是我最幸运的记忆。所以每一场演出,我都要以最好的状态去演。”

巴音达来12岁开始学舞到现在,身上伤痛不断。甚至在《骑兵》评选“荷花奖”前腰间盘突出,严重到无法完成舞蹈动作,但他担任的角色太重要且没有替补演员,只能边治疗边带着“护腰”坚持排练。“其实伤病对舞蹈演员来说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只要我能走路,就要继续站在舞台上。”巴音达来坚定道,“我觉得,我有责任把这么好的弘扬革命先烈们的艺术作品展现给观众。而且,能够真正把情感融进作品,跟舞剧一起,共同成长,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他也很感谢观众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骑兵》,“希望《骑兵》能在更多剧场跟更多观众相遇,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知道骑兵这段历史,然后让更多的年轻人去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展现咱们中国的文化,民族的文化,传递正能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