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为了学特长挨了多少打,学琴学舞蹈

大家好,我是拉姆,看看天下事,品品社会论。现在家长为了孩子以后的人生可是绞尽脑汁,都说有特长的孩子自带气质,不少爸妈都送孩子去特长班,学芭蕾、学钢琴、学舞蹈。其实特长能带来的不止气质,还有自信和坚韧的性格。让孩子知道努力就有收获,偷懒和小聪明没有用,培养一个孩子的品质,才是所有学艺术的重要内容。

一位学古筝的扬州网友说自己小时候,爸妈超级喜欢古典文化,扬州又号称古筝之乡,所以在还没上小学爸妈就给孩子选了古筝。他们用了一千块买了一架琴,那时候家里也好穷,但是他们砸锅卖铁也要让我学古筝。从小学开始学,一开始在少年宫上大课,那时候才六七岁,还不大懂事,基本上是父母学,然后回去交小孩。我呢还有个无比有音乐天分的妈,基本听老师弹一遍就会了。然而,我并没有遗传我妈的音乐天赋,于是乎在我妈眼里,我好笨啊,那家古筝浸透了我奋斗的泪水,洒遍了我牺牲的血雨。在无数个昏暗的夜晚,我妈一边打毛衣一遍坐我旁边说:错了,不好,重来……严重的时候还用竹的毛衣针打我手,我家的每一根琴弦都被我弹断过不止一次。然而最后,我并没有走上音乐的道路。

钢琴也是众多父母的选择之一,钢琴也被称为“乐器之王”。学钢琴的网友说小时候特别爱说话,老师形容他,所有学生的话都让他一个人说了。于是一说话,他就抽我,后来发展到我一张嘴就抽上来的地步。吓得我在学琴的时候,连哈欠都不敢打。只要站在钢琴边上,必须站如松坐如钟,不然就要打;钢琴谱有脏的地方,要打;弹琴的时候有小动作,要打;细节没处理好,要打。

挨打更是常态,不挨打是偶态。在常态的挨打中建立起了非一般的承压能力。小时候练琴,爹拧上一个闹钟,闹钟永远是从12点开始走的,一次练琴两小时,两小时不到不准下琴。有一次弹个奏鸣曲想偷懒,弹完第一页,就接上最后一页弹,最后一个音刚弹完,爹一个巴掌就糊我熊脸上:“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干嘛呀?再加一小时!”这才知道他自学过小提琴还认识五线谱!从那以后再不敢造次。

女孩子更多的是学舞蹈,这对体能要求更大,挨打更是家常便饭。平时练体能,平板支撑十分钟,掉下来或者乱动上去就是一棍子,并且全体重来。扫帚的杆拆下来打,屁股被抽肿也是有的。扎马步的时候,腿都蹲到发抖,动一下就挨打。控腿45°伸不直控不住就打腿打到你伸直为止。舞蹈动作记不住,就看见他拿着棍子走过来,闭着眼睛等着被打。踢腿踢得不够高就一个一个撕跨,直接踩到极限,求饶没用,哭也没用。还有青蛙趴,直接坐在身上,无力反抗,疼到发抖。虽然很惨,但真的很有效,体能一下子就提高,柔韧也变好了,记动作都变得特别快。

小孩很容易喜欢上某个东西,却很难确立目标并为此付出长久的努力,他的三分钟热度,只能靠家长在家庭环境中以自律精神加以约束。如果没有人进行引导,孩子很难理解什么是目标,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努力,什么是苦尽甘来。父母需要在整个童年时期,以持久的熏陶和约束去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才能长久收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