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内蒙古地区传统民间舞蹈风格特点

民间舞蹈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是群众的才智、情感及审美习惯在长期自娱活动中凝结形成的。一方面,在总体上,历史延续下来的遗传性、稳定性很强;另一方面,在具体、细小的动作和风格上,它又表现得最主动、最活跃,可塑性最大。著名的蒙古族舞蹈家、教育家斯琴塔日哈老师曾对民间舞有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民间舞蹈犹如一股清澈的泉水,从生活的源泉中喷涌而岀,总是在不停地流动中发展变化。”

所以,民间舞既具有相对稳定的风格特点,也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地演变。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编排出基本风格及动作特点不变且符合他们年龄气质的组合动作进行训练,是非常有价值的。长期以来,蒙古族民间舞蹈形成了挺拔、端庄、含蓄、稳健、开阔、雄健、彪悍的基本风格特点。但是每一个部落民间舞蹈也有特有的动作特点,如:土尔扈特蒙古民间舞蹈“萨吾尔登”,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具有蒙古族风格、特点的代表性动作“硬肩”“绕肩”“耸肩”“甩肩”“碎抖肩”“提压腕”“绕臂”等特点,上身韵律多以绕圆为主。

而布里亚特部落民间舞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吆呼尔”,它有着独特的舞步,如欢快活泼的“跑跳步”、深沉大气的“跺步”以及优美舒缓的“悠晃步”。鄂尔多斯地区的“盅子舞”“筷子舞”“顶碗舞”多以横韵为主,上肢动作有小巧爽脆的提压腕、连绵不断的柔臂,肩部动作有风格浓郁的硬肩、绕肩、柔肩、碎抖肩等,动作丰富、个性迥异,精彩纷呈。内蒙古地区的民间舞蹈有其鲜明的特色,既有表现与自然、野兽抗争时的勇敢豪迈、团结进取,如“斗熊舞”“狩猎舞”,也有表现生产生活中积极向上、睿智幽默的民间舞蹈,如“筷子舞”“生活模拟舞”,也有歌颂美好生活的热情奔放、恬静祥和,如“吆呼尔”“萨吾尔登”“顶灯舞”等。

中国的美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或单纯地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把美体现在生活、劳动和其他行动中,养成美化环境以及美的生活习惯。内蒙古民间舞蹈从形式美、动作动态美、动律美等方面,都能够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对美的接受到美的表现能力。民间舞蹈形式有群舞、三人舞、双人对舞等多种形式,队形变化也非常丰富多彩,从几何图形美到空间调度美来提升学生对形式美的认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