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丽萍带着新版舞剧孔雀重回沪上,65

“孔雀”是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塑造的经典舞台形象。版舞剧《孔雀》汇集了杨丽萍多年的积淀与思辨,邀请“零零后”年轻舞者王思龙、肖蓉浩来饰演剧中主角——一对年轻的男、女“孔雀”。自去年9月开始全国巡演,至今演出超过20个城市,多达百余场。

去年12月舞剧《孔雀》飞临上海大剧院,触达了众多观众的内心世界,收获掌声与赞美,7场演出一票难求。应广大观众的要求,时隔8个月后,舞剧《孔雀》再度归来,将于8月30日至9月3日连续五天在上海大剧院大剧场上演7场。

01:51

年杨丽萍第一次亮相央视春晚,以一支形神兼备、空灵飘渺的《雀之灵》惊艳了全国观众。之后她的“孔雀”已经达到了让观众认为“她就是孔雀,孔雀就是她”的境地。而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杨丽萍是永无止境的,在拥有了孔雀之“形”,甚至在拥有了孔雀之“灵”之后,她依然不满足,她想讲述更加丰富、深刻的关于“孔雀”的故事。

版舞剧《孔雀》的故事,围绕生命和爱这两个永恒的主题展开,分春、夏、秋、冬四个篇章,展现生命与天地自然的相互融通,通过舞台艺术形式呈现了一次对世界的善意探索,以及对生命和人性的追问,投射出生活和艺术交融的人文情怀。作为特别出演,杨丽萍亲自参演“冬”之篇章,呈现万物凋零、一片刹寂之时,孔雀迎雪而舞、涅槃重生的生命叩问之美。

Q:《孔雀》这部舞剧今年也经历了一些造型上的争议,您这么多年可能也面临过舆论上不少声音,如何看待争议?

我确实也在观众面前出现得太久了。想起来舞蹈家邓肯大师,曾经在一场演出之后,看到有的报纸形容她飘飘欲仙美丽至极,当她反手拿起另一张报纸,就被骂得体无完肤,由此邓肯体会到了舆论的可怕,决定这些消息不看也罢。我也认为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去研究如何在舞台上绽放,不了解真相的人才会人云亦云。当然这个能力来自内心的笃定,让自己有明亮的眼睛观察和分辨世界,去探明世间的真相。

Q: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对生命和爱的理解,年轻一代有怎样的不同?

其实很感慨,我自己作为前辈,把这样一个经典作品传承给后辈,用孔雀、大自然等元素来讲述四季轮转、生命的轮回,其实很有意义。虽然我们都是饰演孔雀,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年轻的舞者们也可以在角色之中,自己去体会完整的一生,去感受生命的意义。最早十年前的版本是我和王迪一起跳的,如今的孩子们不管是身形上、体力上都比我们那个年代要有优势,我们希望给他们作品、舞台、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希望他们能珍惜职业生涯,虚心面对工作。

Q:您会经常跟年轻人嘱咐些什么?

我们这些年轻的舞者们已经开始有了喜欢他们的观众,有时候演出结束演员们会害羞地避开等待的人群溜走。我总劝他们,这样不行,人家在那里守候你,你至少要有些互动,要善良,要善待自己的粉丝观众们。要波澜不惊,不忘初心,要有艺德,不要怕辛苦,要有耐心。

Q:您诠释的孔雀形象深入人心,这么多年过去了,您孔雀的故事讲完了吗?

其实孔雀只是我舞蹈生涯里的一个符号。或许是因为这个形象容易让观众感受到其中的美,就像西方人对天鹅优雅身姿的欣赏一样,让观众有点分不清角色和舞者本身了。但除此之外我还有《两棵树》、《月光》、《云南映象》《藏谜》等等不同主题元素的舞剧。总的来说,一个人有自己的代表作,有一个符号,其实也是很好的一件事吧。

Q:《孔雀》中有春、夏、秋、冬四个篇章,您认为自己的人生处在什么阶段,有哪些人生体悟?

从年龄上来说,我已经65岁了,是老年的状态了。我们这部舞剧其中一个主线就是时间,四季轮回,生老病死。时间是最平等的,它不会为谁而停留。但也无需神化它或者恐惧它,做该做的事就好。我在“冬”这个篇章里经历涅槃,其实也很像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很多不容易。对于我来说,肯定不会再去演一个18岁的角色,但我仍然热爱跳舞。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会觉得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