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鲁伯埙与世界上

“每次看到病人和家属生活在巨大的痛苦之中,我就会有一种尽快研发出药物的紧迫感。”这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鲁伯埙常说的一句话。亨廷顿病舞蹈症——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正在鲁伯埙团队的努力下一点点被揭示出发病机制、勾勒出治疗方案。

亨廷顿病舞蹈症(Huntington’sdisease,HD),是一种以舞蹈样不自主运动、精神障碍和痴呆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可以治愈的疗法,被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舞蹈”。鲁伯埙自年起便致力于对这种疾病的研究,揭示了疾病产生的可能源头机制和疾病加速发展机制,发现了亨廷顿病多个潜在药靶和一类潜在治疗药物,提出了新药研发新概念。

和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等其他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不同,亨廷顿病的致病基因非常清楚,给建立遗传学模型和及早诊断提供了条件。鲁伯埙认为,尽管短期内攻克亨廷顿病仍有巨大困难,但发现治疗方法的可能性较大。但同时,他也指出,虽然致病蛋白的基因是清楚的,但其导致疾病的机制非常复杂,这就造成传统的靶向筛药方法失效,从而给药物的研发带来困难。

“我想研发出一款实用的药物,早一点给病人希望。”鲁伯埙在从事亨廷顿病药物研发工作时,结识了很多患者家属。据《亨廷顿舞蹈症患者生存情况调研报告》,中国目前有约三万人罹患亨廷顿舞蹈症,他们和他们的家庭,都饱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和悲伤。这促使鲁伯埙加快了研发药物的脚步。目前,这项学术研究和药物研发的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已有多篇论文发表于Nature、NatureNeuroscience等学术期刊。年,鲁伯埙与复旦大学合作者费义艳、丁澦、党永军等合作发明了致病蛋白选择性降解新技术ATTEC,入选Nature年度十大杰出科技论文。

鲁伯埙认为,生命科学和基础自然科学关系紧密,和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密切联系,有相当多值得研究、需要攻克的问题。“我希望我的科研能够给社会带来回报。”鲁伯埙说,他的研究获得了国家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使用社会资源的同时,理应回馈社会。

江湾校区生命科学学院C室是鲁伯埙的实验室所在地。从早晨到深夜,总有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穿行在这个白色空间里。“在研究昆虫的听觉器官时,不能把它的腿砍断,用跳跃性的特征来证明听觉的问题。”每当有新成员加入实验室,鲁伯埙都会和他们聊起这个小故事,也说明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特异性问题——这和实验的灵敏度、可操作性一起,成为鲁伯埙每次接纳新成员进组时都要阐明的实验三原则。

年,在复旦大学就读本科三年级的鲁伯埙第一次走进生物物理实验室,开始研究肌肉方向的课题,也了解了不少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知识。鲁伯埙当时发现,很多课本上的结论都对应了一定的实验结果;而为了探索一些有意思的问题,这些实验往往设计得很精妙,最后的结论就被写进书本。他回忆,自从本科阶段进了实验室、知道了这些实验过程之后,他的学习理解相对深入了很多,也逐渐真正体会到“生物是一门科学”。

现在,已为人师的鲁伯埙也接收为数不少的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开设了“生物学实验暑期训练营”等课程。在这门设置了修读前面试环节的课程里,鲁伯埙希望选拔出具有基本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他希望,学生可以从实践中了解到生物学科解决的具体问题,掌握问题背后体现的思想,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科学精神的基础。

在鲁伯埙的学生们眼中,生活中的鲁老师随和、可亲。实验室氛围活泼,每周都有人约打羽毛球,一年一度的聚餐也从未间断。每个实验室成员都曾收到过一件印有“我的心里只有一件事,就是工作”表情包的T恤衫,这是由鲁伯埙自掏腰包购买的。在主持有院士出席报告的会议时,鲁伯埙也穿上过这件衣服。

但对待工作和科研,鲁伯埙却是一丝不苟、毫不马虎。多位学生表示,老师是个“随时在线”的工作达人。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上班时间还是休息时间,鲁伯埙都会及时回复他们的信息和邮件。“对每一个实验室成员的深入了解是建好实验室的核心。”鲁伯埙说。

级直博生安平提到,鲁老师为人谦虚,很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安平目前的研究方向和实验室大方向基本一致,主要聚焦神经退行性疾病,运用新型的途径将之前不能靶向的蛋白进行靶向降解,从而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她第一次和鲁伯埙独立讨论课题时,谈到过一种新的统计方法。安平当时指出,老师提出的方法可能会遗漏掉一些重要因素。经过交流探讨,鲁伯埙欣然接受了这个意见,并表扬了学生的思考。

“教育是老师的义务,科研要回报社会。”这是鲁伯埙在生命科学领域耕耘实验室近二十年、育人十余载的不竭动力。

新民晚报记者张炯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8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