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26分厦门小白鹭作品春会来获

本报讯(记者陈冬)98.26分!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以下简称“小白鹭”)编创的抗疫题材作品《春会来》(原名《希望》),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中获得最高分。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小白鹭第四次入围荷花奖并获奖,也是其作为专业民族民间舞团首次参加全国性专业舞蹈比赛的当代舞组别。这也是福建省舞蹈作品第一次获得全国性专业舞蹈赛事的第一名,为厦门舞台艺术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再添硕果。

《春会来》取材于抗疫战线的一个个感人故事,选用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波莱罗舞曲》,极富创意地表达了人们在逆境中彼此温暖,共同迎接春天到来的坚定信念。该作品由国内舞蹈界优秀青年编导吕梓民、黄春瀚彬操刀,颇具想法的两人,在编排中不断推翻自己的剧本,最终通过医护人员和居家隔离两条抗疫线的穿插与生活化的舞蹈语言,向这些白衣天使表达敬重之心,让观众感受到爱与阳光。

今年“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的评奖竞争格外激烈,全国有件舞蹈作品参加初评,经专家严格评选,45件作品入围终评,其中当代舞30件,现代舞15件。对现实题材的敏锐把握、“虚实相合”的创作方式和新颖独特的艺术表达,使《春会来》最终脱颖而出。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现当代舞蹈创作存在“千人一面”的现象,破局关键在于追求鲜明的个性和原创性,抓住艺术创作的精神核心,在作品中埋藏深意而非单纯照搬生活。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看过《春会来》后,感到很振奋。他说,用舞蹈艺术表现好疫情下的生活、精神状态,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容易。选择用方形镜框装置,写意准确点出了处于封闭隔离中的人们当下生活状态。从始至终,医护人员没有出现口罩和防护服,在看似单一音乐的映衬下,舞者通过坚定的步伐表达共同抗疫的决心。

两年一届的中国舞蹈“荷花奖”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共同主办,是业内唯一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的中国舞蹈艺术全国性评奖。

获奖后,吕梓民再次与小白鹭合作,编排与脱贫攻坚题材有关的民族民间舞作品《第一书记》,近日将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中国舞协举办的“各族儿女心向党”歌舞晚会。

铺满舞台的红色花海寓意春天的到来。

▲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

▲用舞蹈艺术表现疫情下的生活。

创意艺术表达打动观众的心

文/本报记者陈冬图/中国舞协提供

《春会来》,原是升级版舞蹈诗《厦门故事》中一个全新打造的作品。当时,《厦门故事》总导演、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导演左青,向小白鹭推荐了青年编导吕梓民。

起初,吕梓民只承担了《环卫工人》和《交通警察》的改编任务,后来,左导希望能增加抗疫题材的作品,便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吕梓民和另一位编导黄春瀚彬。

去年首演时,《春会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原来通过舞蹈动作可以表达这么深沉的立意。”“看完沉浸在其中难以自拔。”

入围“荷花奖”后,吕梓民对作品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场灯暗下的那刻,台下掌声雷动。后来听到评委们给出的98.26分,演员们在后台尖叫了起来。”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主任林乃桢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激动不已。

《春会来》为何能在中国舞蹈艺术的最高舞台上脱颖而出?从该作品的台前幕后,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反复修改排练实现质的飞跃

5月10日正式修改、排练,5月23日出发前往深圳……《春会来》用13天时间,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春会来》第一版长达15分钟,这个时长,让吕梓民认为足以表达人们被隔离期间的百无聊赖,不过他对这个版本不是特别满意。入围“荷花奖”是个提升的契机,但8分钟的比赛时限,让吕梓民陷入了两难。留下?舍弃?修改初期,吕梓民每天都在大量的舞蹈素材中不断地做选择,更加深刻、谨慎地提取和观众产生共鸣的元素。

一边排练,一边修改,演员们每天都要经历高强度的排练,8到10个小时早已是家常便饭,尤其是6位饰演居家隔离的演员,排练期间离开椅子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小时。直到深圳比赛直播场开始前的那个上午,吕梓民依然在修改动作,并最终确定了结尾。

克服音乐剪辑难题演员转场速度以秒计

删减过程中,音乐剪辑是最大难题。“原本15分钟的音乐,是爬坡、递进式的,随着乐器的叠加,音量渐大,气势渐强,要剪掉7分钟的音乐,难度可想而知。”吕梓民邀请了合作多年的作曲家帮忙,对方提交了30多稿,虽然已近完美,但仍无法为编舞服务。于是,吕梓民把15分钟的音乐分成几个段落,将每段的音符写下来,并标上号,清楚地告诉编曲他需要的音符。最后再根据剪辑效果,将前后排序打乱,让整首乐曲听起来更加顺畅。

压缩到8分钟,演员人数减少到27人,但舞台的丰满度不能减。饰演医护人员的演员需要不断来回穿梭于舞台,下场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从后台跑到另一侧,上场调整气息马上进入表演状态。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都要以秒为单位来计算。“整个节目下来,演员们往返了六七次。”吕梓民说。

各部门通力配合精心“种花”布景

原本只在舞台前方呈现的小型红色花海,这次“铺满”了整个舞台,饰演医护人员的演员在花海中推走了象征隔离的门框,脸上第一次有了笑容,恋人拥抱在一起,春天终于来了。

这片花海由枝红色玫瑰花组成。看似杂乱无章,其实“种花”路线是经过反复试验后划定的,即要保证演员“种花”的同时不会遮挡到其他行进中演员的表演。

让玫瑰花牢牢“扎根”在舞台上,吕梓民想到了小时候经常玩的吸盘飞镖,道具工作人员将导演的想法付诸现实,成为整个作品的最大亮点。

林乃桢说,台上演员尽全力的表演,幕后则是各部门的通力配合。“《春会来》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全体演职人员付出的努力与艰辛,同时也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和福建省舞协的大力支持,以及左青导演的指导帮助。”

责任编辑:蔡伊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