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舞蹈教学原则和任务要求

一、幼儿舞蹈教学原则

舞蹈作为一门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在现在的幼儿园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了。对于幼儿舞蹈的教学,教师们也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寻找最适合幼儿的。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幼儿舞蹈教学原则遵循以下三条:

(一)尊重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幼儿。

1.细心观察、全面的了解幼儿个性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去观察每一位幼儿,以全面了解幼儿。

2.识别幼儿的优势与劣势,寻求突破口

在舞蹈的教学中,幼儿对有些动作是能学会的甚至是擅长的,以此幼儿就会建立良好的感觉。但对于某些却是比较弱的,这时教师就需要全面分析幼儿的优势与劣势,让优势带动劣势,最终促进全面发展。

3.用心琢磨,读懂孩子,满足需求

每一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他们对于舞蹈这门艺术活动所形成的感知也是不相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他们的个性与内心世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需要。

(二)开放性原则

幼儿期是舞蹈发展的重要启蒙期,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运用开放性教学,为幼儿提供探索的、丰富的、轻松的环境,帮助幼儿从中得到发展。

1.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常注重的多是怎样教会幼儿,重视的是老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幼儿处于被动接受局面,大大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及想象力。开放性教学就是要将教学的中心放到幼儿自己的身上,课堂以幼儿为中心,着重引导幼儿观察—思索—提问—学习。

2.学习方法的开放性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舞蹈气氛。幼儿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与其说幼儿成长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过程。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甚至可以让幼儿自己来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

(三)兴趣性原则

幼儿的兴趣对于一个舞蹈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幼儿自身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选材新颖,适合幼儿的兴趣点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才能更好的引导幼儿,让幼儿更好的发展。

2.教学形式丰富多样

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不同的方式中获得快乐,提高舞蹈的基本素养,更好的培养幼儿对于舞蹈的兴趣。

幼儿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2.重视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3.重视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4.围绕教学目标,开展适宜幼儿发展水平的舞蹈活动。

5.注意活动中的个别指导。

6.舞蹈活动与其他领域活动的融合。

二、幼儿舞蹈教学的任务要求

幼儿园舞蹈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它也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种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幼儿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因此幼儿园音乐舞蹈教育的任务:教会幼儿一些唱歌、舞蹈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及表现能力等;陶冶幼儿性情和品格。各年龄班舞蹈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小班

1.培养幼儿跳舞和做音乐游戏的兴趣。

2.能按音乐的节拍做动作,培养节奏感。学习模仿动作,如打鼓、吹喇叭、开火车、小鸟飞、小兔跳等。学习基本动作,如拍手、点头、碎步、蹦跳步等。

3.学会三至四个歌表演,四至六个音乐游戏,能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二)中班

1.按音乐的变化和节拍整齐地开始和变换动作。学习模仿动作,根据幼儿生活选择一些容易模仿的形象动作,如蝴蝶飞、摘果子等。学习基本动作,如手腕转动、

小跑步、踏点步、踮步等。

2.在音乐伴奏下变换队形(单圆,双圆)。

3.学会三至五个舞蹈,四五个音乐游戏,并且能按音乐有表情地做动作。

(三)大班

1.在音乐伴奏下,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学习模仿动作,模仿幼儿熟悉的成人劳动动作,如采茶、扑蝶、挤奶、骑马等。学习基本动作,如跑跳步、进退步、交替步。

2.在音乐伴奏下,学会变换几种队形(圆圈扩大或缩小,横纵排列)。

3.学会六至八个舞蹈,三至四个音乐游戏,能根据歌曲或乐曲的内容和风格,整齐而有表情地跳简单的舞蹈,并且能按音乐游戏的要求,在伴奏下创造性地表演出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导入方式

在进行教育活动时,如果导入方式设计得巧妙而精当,就能在顷刻间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迅速步入精神兴奋状态,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从而为新的探索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如何设计妙趣横生又服务于活动目标的导入方式呢?

从大量成功的教学艺术实践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教具导入这种方法以实物、图片、标本等教具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种子的秘密》开始时,教师让幼儿展示各自从家里带来的“籽”,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作一小结,引出课题:“大家带来的籽尽管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种子’。如果把这些种子种到适宜的环境里,就会怎么样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索种子的秘密。”

2.演示导入。这种方法以演示实验、操作教玩具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产生要了解演示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的强烈愿望。如《空气》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先同时点燃两支置于光滑的平面物(如盘子)上的蜡烛,然后用一大一小两个广口瓶同时罩住蜡烛,幼儿立即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灭,大瓶中的蜡烛后灭。这是为什么呢?这一小实验所引出的奇妙现象,立即激发了幼儿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3.悬念导入这种方法是结合教育内容设计一些既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又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造成悬念,使幼儿产生探求事物奥秘的心理。如《食物哪去了》可以这样导入:“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东西,可是这些食物都到哪儿去了呢?”短短的一句话便能引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作品导入故事、儿歌、谜语等文学作品对幼儿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我们可以根据活动内容和需要,选读与活动内容联系紧密的故事、儿歌、谜语等,以引起兴趣,引发联想。如在开展音乐游戏《小蝌蚪找妈妈》之前,教师可先说一个谜语让幼儿猜:“大脑袋,长尾巴,全身黑溜溜,生在春天里,长在池塘中。”然后教师给幼儿戴上小蝌蚪头饰,说:“小蝌蚪生下来还没有见过妈妈,你们很想妈妈,是吗?好,现在我们就去找妈妈!”

5.游戏导入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此在活动开始时,教师不妨用游戏的方式或游戏的口吻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如在《磁铁能吸起什么》这一活动的开始,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走迷宫”的游戏,给每组幼儿一块“迷宫板”和一个带有磁铁的舞蹈小人,让幼儿利用磁铁在板下指挥板上的小人尽快走出迷宫。游戏一开始,活动气氛显得十分活跃,一下子就把幼儿的情绪引向了高潮。

6.歌曲导入选取与活动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歌曲或童谣,让幼儿在活动开始时吟唱,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方法。如美术活动《画妈妈》的开始,教师可组织幼儿倾听富有情感的歌曲—《我的好妈妈》,用歌声来感染幼儿,引起幼儿兴趣。

7.经验导入这种方法是指教师在了解幼儿原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供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调动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进行新的探索。如在《噪音污染》的活动中,教师首先问幼儿:“小朋友每天都要听到各种声音,请你们说一说听到过哪些声音。”“在你听到过的声音中,哪些是好听的声音,哪些是不好听的声音?”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联系已有的经验,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活动之中。

8.直接导入这种方法是直接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阐明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使幼儿明确活动的主要任务;或简要介绍活动中的主要角色、材料,以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如在《我长高了》的活动开始,教师可以说:“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今年又长高了多少呀?好,老师今天就来教你们测量身高。”又如讲述活动《介绍朋友》可以这样开始:“我们班有30多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现在我们来把自己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在介绍的时候要说清楚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他(她)并选他(她)做你的朋友。”尽管导入方式因活动内容和活动目标的不同而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各种不同的导入类型在设计和实施中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精练。导入本身不是活动的主体,更不是活动的重点,因此时间不宜过长,以1~2分钟为宜。导语力求精练简洁、集中概括,不说空话、废话,不作毫无意义的重复,点到为止,切不可喧宾夺主。巧妙。导入重在引起幼儿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其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导语要依据活动内容力求巧妙、有趣,既能造成悬念,又富有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准确。要针对活动的内容、特点和幼儿的实际,巧妙地设计导入方法和导语,且语言准确鲜明,主干突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