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即将过去,疫情却仍在持续。
而且与前几天相比,情况更为严峻。
仅昨天一日,全国就新增例确诊病例,例无症状感染者。
许多地方都在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防疫工作者更是忙到起飞。
但就在全民抗疫的节骨眼上,一个魔幻的视频被刷上了热搜。
照片里,一位身着红衣的女孩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舞姿优美,旁边还有人举着专业的摄像机进行拍摄。
镜头对着女孩面前的两排防疫人员,他们排列整齐,在舞蹈到达精彩之处还得齐齐鼓掌。
你能看出来吗?这种类似于“罚站”的仪式其实是在对防疫工作者表示感谢......
说实话,感恩之情我没有看出来,反而是医务人员的尴尬即将溢出屏幕。
其实,这种用跳舞表达感谢的形式出现已久,起源于儿歌《听我说谢谢你》的手语版本。
一开始它只在小范围内传播,没想到在网络上出现“人传人”的现象,最后竟然演变成一种“打卡”行为。
互联网上可考的感谢短视频最早出现在年1月。
当时,核酸检测刚结束,小女孩跳舞的时候,两位大白明显欣喜又感动,还做了不少回应。
同一时期的类似视频下方,也有防疫人员表示很感动,暖心的内容引来不少点赞。
这下可好,大家仿佛看到了流量密码,纷纷让自家小孩学习感谢舞,局面逐渐变得不可控起来。
有时,核酸检测排起了长龙,大家眼看终于排到了自己,没成想前面出现了跳舞的小女孩,整个进程都为她停滞,怨声载道。
有时,好不容易结束工作的大白,正准备收拾东西下班,却有家长带着小孩来跳舞,顺带沉浸式拍摄,颇有不看完不能下班的阵势。
有时,大白被派去上门做核酸,本以为逃过一劫,没想到一开门再次收到惊喜。
有时,上门没看到小孩,大白刚松了一口气,熟悉的音乐就在身后响起,原来是邻居的小孩在蹭“别人家的大白”。
越来越多的“小舞者”出现,大白从最开始的感动变得疲惫,但面对小孩,他们仍然说不出拒绝。
于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拍摄视频,美滋滋地发到了朋友圈。
不过也有家长不是出于自发,而是迫于学校的要求。
因为在某些学校,“给大白跳感谢舞”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作业。
不光小学生,中学和大学也流行起这样的风气,学校组织学生彩排舞蹈,在核酸检测前先进行表演。
不说别的,光是这同样的bgm,同样的动作,一天重复好几遍,大白很难不产生PTSD啊。
更何况,跳舞延迟了大白下班的时间,聚集有感染风险,这些行为只能给防疫人员增添负担,这真的是感谢吗?
正如一位大白所说:做好防护,听从指挥,做完核酸,麻溜走人,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真的没用。
其实明事理的人们都能看出来:“感谢舞”满足的是部分人的虚荣心,迎合的是某些学校领导的形式主义。
大规模的跟风打卡让防疫人员更像是表演的道具,而掺杂作秀的感谢,最终也无法抵达感谢的彼岸。
年2月,疫情刚爆发的时候,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疫情中有哪些别出心裁的善举?
其中一个回答说得很好:
挖空心思想让自己的善举看起来别具一格,那不叫善举,那叫作秀。
是的,善举没有普通和特别之分,只要对别人有益处,就是有意义的。
反倒是那些大张旗鼓的行为,让人不得不质疑他们的真实意图。
这让我想起年大火的“最美支教女老师”龙晶睛。
那段时间,连人民日报都发文对她表示夸赞。
在采访中,她是连续10年去湘西支教的海归女硕士。
10年间,她的支教足迹遍布湖南、江西、贵州、陕西等地24所偏远山区学校,前后帮助过多名山区孩子......
不光自己连续10年参加支教,她还组织名志愿者,教山里的孩子们跳舞、做手工、学英语......
俨然是一个高学历、有爱心、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年轻人,但只要细读文章,就会发现这中间有不少漏洞。
“高中出国,留学9年,支教10年”,去年才28岁的龙晶睛是怎么做到在留学的同时还拥有10年支教经验的;
如果是寒暑假支教,时间根本不够10年;
而且虽然她声称前后帮助过多名山区孩子,却拿不出任何实质的结果。
怀着这些疑问,大家去看了龙晶睛的支教视频。
与大众印象中的支教老师不同,她在视频中永远妆容精致,衣服整洁,一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形象。
试问在山区支教的老师们,谁能做到这样?
可能你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验,但每年的《感动中国》里都有支教老师的身影,在连自来水都难得的乡下,他们哪个不是灰头土脸,一脸沧桑?
乡村教师胡忠、谢晓君
亦或是我们熟悉的张桂梅老师
有人说:对比之下,龙晶睛更像是一个游客。
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她的每一个视频都有专业的摄像师,专业的拍照设备,甚至还有无人机,但视频内容都是她和小朋友们玩耍互动的场景。
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她的回应是:
“我们的作用是引导,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山区孩子也有接受素质教育的权利。”
除了自己,龙晶睛还组织了不少志愿者,开展短期的支教活动,比如其中一期:《新媒体人!和我们一起去支教!》。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让新媒体人和互联网弄潮儿与最质朴的童心对话”,为的是背后“千千万万留守儿童成长的可能性”。
但看过日程表就知道,这其实就是一个“山区5日游”的活动。
5天中只有2天是在上课,加起来只有7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全用来活动采风。
项目结束后,只要缴纳一定的“善款”,龙晶睛的公益机构就会给每个老师提供支教证明。
在这短暂的几天里,山区的孩子们不仅没有学到任何知识,还浪费了寒暑假帮父母干农活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只有5天时间,何谈言传身教,何谈素质教育?
相信大家也看明白了:龙晶睛表面办的是公益,实际上就是明码标价的生意。
孩子们也不是他们想要教育和帮助的对象,而是拍照留念的道具。
这和“在疫情中给大白跳舞”如出一辙。
这样流于形式的“游戏”,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当然需要仪式感和形式感。
但也需要反思:在社交平台发布感谢防疫人员的视频,就是真的为疫情做贡献了吗?
在山区和孩子们合照,有支教证书,就能证明自己献身于教育吗?
不是说只有不求回报的善良才是真的善良,但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那些真正想做实事的人,往往都是默默无闻的。
比如扎根贫困山区多年,不求回报做教育的支教老师们:
又比如大多数对防疫工作者的默默关心的群众:
湖南攸县,防疫人员在一所中学进行核酸采样到深夜。一个女生趁他们不注意,偷偷在桌边放下一个袋子便离开了。
直到工作结束,防疫人员才发现袋子里面是面包和牛奶,还有一张便签,上面写着:“天使们辛苦啦!”
善良不分大小,只要真诚就值得赞赏。而目的不纯的举动,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若是真心想感谢防疫人员,我们可以做的有很多:
积极主动做核酸,而不是让他们一遍一遍去催促;
核酸检测时提前准备好登记码,不耽搁他们的休息时间;
保持一米间距,做完核酸立马走人;
那些想要表达感谢的学校和机构,也不如多花心思去营造更好的检测场所,让大白们实现冬暖夏凉。
对于他们来说,工作不出意外,能够早点回家,就是最大的安慰。
所以,请不要再搞一些虚头巴脑的形式主义了,疫情当前,干点实事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