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筷子舞舞具元素教学训练中,对蒙古族舞蹈的基础风格训练方面有深入加强和巩固的作用。在徒手训练中,我们的训练目的一般是动律的掌握、风格的认识、上下肢协调性等,但在舞具训练中,因为手持筷子,所以要在徒手训练的基础之上与道具相融合,难度自然而然提升,舞具训练推动基础风格的训练,同样它也反作用于舞具训练。筷子舞对身体能力和协调性的强化训练主要体现在动作力度、上下身配合、能力提升等方面,通过道具筷子的引领,加深对自己身体的认知。
如起初学习硬肩的动作,该动作是徒手训练中的一个基本动作元素,两肩的用力力度和方式是做好这个动作的根本,把握好两肩的对抗力量,将两肩配合协调即可完成该动作。但在加入舞具筷子动作元素时,难度便强化了许多,需要学生在学会硬肩的基础上,再感受肩与筷子碰撞时的力量,同时手腕还要有交错的转腕动作,肩与筷子相呼应,手腕与筷子相融合,再逐步加深肩部力度记忆,这样才能完成筷子舞具元素的动作练习。所以,舞具元素的应用必然强化了身体的训练难度。
筷子既是手臂的延伸,也是民族的情怀,就像花鼓灯中的扇子,东北秧歌中的手绢,拿在手中,融在心中。徒手训练时,自己的手臂可以随意支配,每一个关节和血液都出自自身,包括指尖、手掌、手臂等,我们可利用每一块肌肉控制自己的身体,但运用筷子后,筷子虽是手臂的延伸部分,但只有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主要以筷子同身体各个部位的击打动作为基础,从而延展出更多大幅度、大力度的复合动作,例如笔者提取的舞具元素扛打,手中的筷子既不能握的僵硬也不能握不实,击打时手腕的力度掌握更要恰如其分,每一次击打的强度与情绪的表达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筷子握在手,若要与它配合好,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道具筷子的掌握对学生有着较好的训练价值。
总的来说,蒙古族舞蹈分为绕圆、横摆和拧转三大动律,它代表着一个舞种的风格特征,永远贯穿动作始终。筷子舞的训练同样少不了动律的贯穿,笔者在编创组合时将动律与元素动作相结合,例如绕圆动律与扛打元素动作,筷子与肩膀击打时伴随上半身以腰部为轴心的绕圆,使动作始终在立圆、平圆、八字圆等轨迹中运行,训练筷子技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此动律的再认知,也是对单一动律学习的再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