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妈看到了一个视频,感觉对我们家长特别有启示。
几个五六岁的女孩在舞蹈教室练舞,有两个女孩故意推倒另外一个女孩。更让孩子感到委屈的是,老师没有批评推人的孩子,而是批评女孩动作不标准,站稳之后就不会摔倒了。
来观摩孩子芭蕾舞的爸爸,看到了发生的这一切。
父女俩在回家的路上,聊了起来。原来,经常有人欺负女孩,而且孩子不反抗,不跟老师说明真相。
爸爸得知真相后,很自责。爸爸问女儿:既然有人经常这么干,你怎么不还手?
女儿说:“爸爸,不是你告诉我,要跟同学讲道理,才能真正解决矛盾?”
孩子挨欺负却不敢反抗,大部分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如果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父母的教育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教会孩子以理服人。另外一种是告诉孩子打回去。
告诉孩子打回去是下策
J妈有个朋友,孩子4岁,有一次在幼儿园也被另外一个小朋友欺负了。朋友很生气,回来就告诉孩子:再有人欺负你,你就狠狠的打,用全身力气去打去推。
结果,孩子按照妈妈说的去做,惹了大祸。
幼儿园午餐时间,朋友的孩子又被一个小孩欺负了,他就按照妈妈说的,刚好手里有个筷子,使劲朝对面孩子脸部一划。孩子脸被划了一道印记。
朋友又是给人家赔礼道歉,又是补偿医疗费,对方家长依然不依不饶:我家孩子脸上的印记可能要留一辈子,你看怎么办吧?
朋友很后悔,不该告诉孩子使劲去打。
那么孩子挨欺负了,家长到底怎么办才对呢?
李阿姨是幼儿园的园长,退休后一直帮忙带孙女乐乐。有一天我们大家都带着孩子在小区花园里玩。有个男孩子就去抢乐乐的玩具,乐乐大喊一声:你有玩具跟我交换吗?如果没有,我不会把我玩具给你的,除非你好好跟我说。
男孩子见乐乐这么说话,一愣,自己就跑走了。
J妈跟李阿姨就聊了起来。这位园长奶奶说,自己孙女从来不打人,也没人敢欺负她,其实根本不用告诉孩子“有人欺负你,你就打回去”,这些都是下策。让孩子看上去“不好惹”才是上策。
帮助孩子养成不好惹的特质
①让孩子看上去有“强壮”的身体
李玫瑾教授说:“只要孩子有运动,他就有爆发力,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欺负。”
胡桂香,多年来一直从事性别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年,她带领女性学专业的学生对湖南省6所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校园欺凌现状进行了调查。报告显示,有53%的学生认为,“身体瘦弱”“性格孤僻”的人容易成为被欺凌者。
家长带孩子的时候,也经常发现,那些长得高高壮壮的孩子,根本就没人敢欺负,他们单单在外形上,就具备了“不好惹”的特质。
平时带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即使孩子不强壮,至少也要很灵活。
②让孩子有朋友
《社交潜规则》一书中说:那些性格孤僻,有社交障碍的人,更容易挨欺负。
J妈之前提到的胡桂香研究员也得出了类似的研究。
邻居李园长说:孩子很聪明,专门挑经常一个人玩的孩子去欺负,这样就不会被反抗。
家长告诉孩子多交朋友,跟小朋友一起玩,这样那些顽皮的孩子,就不敢挑他下手了。
③勇于说不
如果有人欺负孩子,第一次的反应非常重要。
只要第一次把欺凌者吓退,就不会有第二次。
美国一个心理学家说:孩子挨欺负的时候,你脸上的表情,比你说什么更重要。
面对第一次欺凌,家长要告诉孩子:睁大眼睛,怒视他,这样会给自己心理暗示,对方看到你的眼神,也能感到害怕啦。
然后要勇敢说不,几千年的老话告诉我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句话一定要告诉孩子。
当然,除了上面说道的3点,一定要告诉孩子,若有人欺负他,回家要跟家长说,在学校要跟老师说。
幼儿园的孩子,如果家长这么空讲做法和道理,孩子可能听不太懂,J妈建议家长给孩子买一套《反欺凌绘本》。
里面一共有8个故事,也是8种欺凌的形式,包括:起外号,推搡,索要物品,
被排挤等等。让孩子学会用聪明的方法去反抗这些欺凌。
比如小女孩莉莉,被同班同学冤枉偷东西,那明明是好朋友送她的蝴蝶结,却被别人说成是偷来的,这属于情感欺凌。
“我”长得又矮又胖,同班同学叫我“小土豆”,我每次都不敢进教室,这属于语言欺凌。
“我”很孤独,在学校里没人跟我玩,还有同学排挤我,这属于“社交霸凌”。
家长跟孩子一起读读这套绘本,会明白各种的“挨欺负”的形式,孩子也能学会如何聪明反击。
帮助孩子养成“不好惹”的特质,才是上策。
一套书8本,49元,两个汉堡钱,就能帮助孩子更勇敢。
点击下面的链接即可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