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下第五单元单元教学提升课堂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提升审美素养

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驱遣我们的想象》

1.学以致用,用本单元所学美学理念或经验,鉴赏文艺作品。

2.理解、传承传统的美学理念,提升审美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以阅读与鉴赏为主题内容的阅读教学单元。其中《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驱遣我们的想象力》分别从艺术创作、美学鉴赏理论和鉴赏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文艺作品的艺术之美,在构建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审美情趣方面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且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一文中的创作理念,正是对朱光潜《无言之美》中的审美理念的完美辉映,叶圣陶的《驱遣我们的想象》又是对两篇文章所提到的美学理论的切实实践。三篇文章既有各自独特的思想内涵,又有艺术上的贯通之处。   

  鉴于初中生认识文艺美学概念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把理解阅读放在首位,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把握概念间的关系,并根据作者在文中的定义和阐述,理解他们的内涵和外延,建立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

且艺术的创作规律和鉴赏经验具有相通性,要注意单元内部的沟通关联,从不同角度深化对课文的认识。引导学生领会文中提到的观念和方法,在阅读实践中迁移,即学以致用,理论指导实践,提升审美素养。

于是在分篇讲解后,整合成一篇《学以致用 素养提升》实践课堂,以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融会贯通,素养能力的完美提升,达成提升学生审美感知力和创造力的课程目标。

基于以上原因,特以此三课为文本,以“学以致用,用本单元所学美学理念,鉴赏文艺作品,提升鉴赏能力。”“理解、传承美学理念,提升审美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为目标,开展单元整合课堂一节。

一、导入

  我们鉴赏文艺作品,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陶行知《驱遣我们的想象》

  相信在学过《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驱遣我们的想象》三篇文章之后,我们对什么样才是“美”?怎样去鉴赏美和创造美,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进一步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从而深入理解中华美学。

二、明确目标

 1.学以致用,用本单元所学美学经验,鉴赏文艺作品。

 2.理解、传承美学理念,提升审美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三、梳理概念与经验,

1.通过对《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驱遣我们的想象》三篇文章的学习,我们获得了哪些美学理念和鉴赏经验?

请用“我从       (某篇课文/文章第几段)学到的美学鉴赏经验/美学理念是             。”的句式来表述自己的收获。

明确:比如:从《山水画的意境》一文中学到的鉴赏经验是: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设计意图:通过对表述语言的要求,引领学生深入课本,做到知识从课本中来,有理有据。)我从文章第四段中“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中得到:诗画有意境,就有灵魂。

师: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同学们对于怎么欣赏文艺作品,或者创造诗歌、画作、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都有了一些理论上的收获。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但,是否有一颗能够敏感的触碰到“美”的心灵呢。

四、学以致用 素养提升

1.小试牛刀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文艺作品,这些文艺作品里,符合我们今天所学的美学理念和美学经验的有哪些呢?说一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美)

2.大家能不能试着仿照《无言之美》一课的第九段,借用理论来鉴赏一下你发现的那些文艺作品,具体美在何处?

当然也可以仿照老师给你的例子,比如《无言之美》一文中提到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含而不露”,作者没有详尽描述流水逝去所带给人的心灵震动,只用“如斯夫”即言不尽意地表达出人面对流水东逝去的各种情绪,丰富而灵动,极具含蓄之美。

(设计意图:第一个小问题,在于引领学生感知美,此环节则在于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和理论区鉴赏美)

2.美学欣赏活动: 

去年春晚舞台上,洛阳女孩孟庆旸的舞蹈《只此青绿》,一曲舞罢便立马登上了热搜,引发了全国人民的赞叹,而其用舞蹈表现的《千里江山图》也因此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激起了我们非常强烈的文化自信。

这曲舞蹈到底为什么能激发网友们如此大的热情?能不能试着结合自己的观感体验和所有的美学经验,谈一谈

观赏视频《至此青绿》。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景,使学生能在欣赏中真实地感受美,同时引发学生对文化与美与情感的深切思考;用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形式来说自己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则更能激发学生对美地认识、对文化的理解、对艺术的追求)

师:每位同学的评价都极富个性,极为生动,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想,艺术之妙,妙在传承和嬗变。无论舞者那素净的发型,极简净的服饰,亦或是那简洁的舞蹈动作,背景的深浅变化、舞曲配乐的古朴厚重,都传承着中国人对“简净之美”的追求,那诗、画、人、舞、情合而为一的大胆交融又时刻展露出传统美学“大道至简、大音希声”的艺术高标。

五、小结

《庄子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道德经》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中国的传统美学即便流转千年依然焕发其绵长的生命。今年冬奥会上张艺谋团队的“一叶知秋”的点燃主主火炬的创意,二十四节气传递倒计时的奇思妙想,“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破冰时刻,哪一个不是对中华美学的再现?相信,回顾历史、联系生活,我们更能领会此时无声胜有声、言不尽意、意尽言外的美学思想。

最后,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昌盛的基础,只有了解我们的文化,并理解我们的美学原理,才能在现代世界里创造出新的美来。

去年河南卫视出圈的作品很多,比如:《唐宫夜宴》《水下洛神舞——祈》《端午奇妙游》等,多是结合河南本土文化,又加上创新,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场美学盛宴。作为河南人,我们为之感到骄傲。那,端午来临之际,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策划或导演一个视频片段,你会设计一个什么样节目呢?

策划要求:

(1)用一句话阐述文化或美学创意来源,比如《唐宫夜宴》启发于盛唐服饰与妆容文化,和盛大的夜宴历史场景,以人物的嬉笑与庄重变化来展现盛唐的生机灵动与大气磅礴之美。《祈》创意来源于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和飞天壁画,动静变化中体现灵动飞扬与雍容宁和的气度之美。

(2)艺术展演形式:可以舞蹈,如《只此青绿》;可舞台剧如《唐宫夜宴》;也可创新更独特的表现形式。

(3)艺术汇报形式:视频1分钟

                    学以致用 素养提升

 意境是山绘画的灵魂                        大音希声

 言不尽意 意尽言外       大道至简          大象无形

                     大美不言         

 含而不露 留白                           大巧若拙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我们要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世界。”这些都说明了审美意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说明了让美学理念飞入语文课堂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版明确指出“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味的中重要途径。”

在这节课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引领学生从文字理论到生活实践,从领会美、感受美到鉴赏美、创造美,是对新课标的忠实实践。

借由这三篇课文,由浅入深,进而上升到对中华美学文化的理解,从而产生对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作为一名不断成长的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深入理解新课标内涵,把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美育内涵,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育的熏陶,给语文教学注入美的无限生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寻找到自身的精神家园。

后记:这是去年参加市优质课的一节课堂设计,也是我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开展过的一堂审美素养提升课堂。课堂效果很好,去年的市中考试题,综合性学习题设计角度便与此课极其相似。自认为这是一节符合新课标,且有价值的课,但可惜,只得了三等奖,郁闷了一阵子。现在一年过去了,分享给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0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