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幼儿文学,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应该是幼儿绘本故事吧。很多孩子的家里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绘本,部分孩子的家里或许还有小人书、连环画、动漫书……其实这些都是幼儿文学作品,那为什么大家都会早早地给自己的孩子选择幼儿文学作品呢?其实幼儿文学作品既能开启幼儿心智,促进语言发展,又能陶冶孩子的性情和情操。因此应该成人应该为孩子提供适合孩子的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孩子的文学欣赏能力。看看我们平时可以做些什么。
一、听文学作品
没有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听童话。天天给孩子讲故事,开始讲简短的,内容情节重复的故事,在逐渐增加故事的情境,这样易于孩子听得懂,也记得住。如果家长的普通话发音不是很标准,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电脑、收音机等电子设备给孩子播放故事、诗歌、儿歌等一些幼儿文学作品。如果能够能够提供动态的音频那效果会更好。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给孩子采用电子设备等辅助工具,则需要时间和空间的安排。给孩子播放的时间不宜过长,摆放的位置要考虑孩子的视线。播放时要把音量调到合适的位置。
二、讲文学作品
3岁以上的孩子都可以尝试讲故事,3岁的孩子用短句,每句话不超过六七个字,开始四五句就行了。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我们不强求孩子故事的篇幅,只要孩子能够大胆地说出故事的就很棒了。
比如教孩子这样讲:一只老鼠想过河,用西瓜皮当船,嗨!真过去了。长大点增加故事情节这样讲:一只老鼠想过河,用西瓜皮当船,船到河中间,小老鼠肚子饿了,就把西瓜皮咬个洞,西瓜船进水,小老鼠就淹死饿了。
孩子到了五岁以后,可以讲一些较长的童话或故事,开始孩子讲得比较简短,每次讲的时候,家长给孩子适当补充一点,要有层次,还要根据情境加语气、加表情、加动作。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故事或者其他文学作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篇幅也可以适当加长。这时候家长也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表现,适当地教会孩子带入情感地去阅读和讲文学作品。此外,当孩子在讲文学作品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偷偷地把孩子的作品录下来,找个合适的时间,把孩子的作品放出来给自己听一听,感受自己的声音。针对比较自信的孩子,则可以尝试鼓励孩子进行视频的录制,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对孩子的表现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演文学作品
角色扮演就是和孩子一起亲身表演的形式再现童话或故事情境,让孩子比较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并从中体会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如和孩子一起表演白雪公主的故事。家长负责解说和当配角演员,孩子演各种主角。妈妈解说故事开场后,就让孩子表演巫婆,妈妈表演镜子和巫婆对话。孩子的表演开始可能非常简单,这时妈妈可以指导,启发孩子思考劳务皮此时在想什么,是什么样的表情,会做什么动作。接着,再演……一个故事对孩子来说是百演不厌,这就是孩子的特点。多一次表演就多一次体验,错一次提高孩子表演能力的实战机会。通过扮演角色,孩子对道德观念的认识也会更深刻、更持久。
演文学作品,还可以增加音乐舞蹈。比如,演开心的戏就指导孩子增加点欢快的音乐,演伤心的戏就增加点忧伤的音乐,并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这样,通过音乐舞蹈的形式让孩子从艺术角度去体验文学作品,把文学作品当作一首歌或者一支舞蹈去进行欣赏和表演,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把情感释放出来。
幼儿文学作品的形式很多样,有绘本故事、儿歌、连环画、动画片、散文诗歌等等,每一种文学体裁都有自己的特点,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家长根据作品的特点进行引导。我们也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对哪种文学作品比较喜欢。可以适当对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锻炼。幼儿的文学鉴赏能力,对幼儿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长期阅读文学作品还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格魅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