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传言已久的小升初民办摇号、取消特长生政策,以河南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做好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得到实锤。郑州家长圈顿时炸开了锅。
▲其实,早在3年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指出,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对于新政策,家长们怎么看?最关心什么话题?之前为了孩子走特长生以及上好学校有何故事?
[故事]
为小升初,有的家长给孩子报六七个辅导班,今后摇号看运气
为了让孩子考上心仪的郑州新奇中学,郑州家长梁先生没少费劲。
梁先生家住金水区文化路与三全路附近,孩子今年就要小升初。他综合考察,最想让孩子上新奇中学,但是不在划片范围。
“孩子学习还可以,就外语稍微差一点,报了补习班。语数能考90多分。”梁先生说他本来觉得孩子考上新奇中学应该问题不大,没想到就要小升初了,出台了民办学校全面摇号的新政策。不过,他心态很好,“看运气吧,大家机会都一样,看摇住摇不住。摇不上了就上划片学校。”
家长刘女士就不太淡定了,她笑称看到新政策的第一反应是,“仰天长叹,早知道不把给自己买包的钱都给孩子报各种班了”。
二七区居住的刘女士自称属于焦虑型家长,孩子还在肚子里就考虑早教、幼儿园,刚上幼儿园发愁上不上幼小衔接,离毕业还早纠结小学上公立还是私立……这不,孩子快小升初了,她“掐指一算”,培养孩子上辅导班“花出去了几个包的钱了。”
刘女士自己偏科,觉得女儿也比较偏文科,从早教开始就注意选择启发逻辑思维的机构——虽然她也不清楚一两岁的孩子该不该考虑逻辑思维。后来,随着女儿年龄长大,报了各种辅导班,周末雷打不动得去上。
“我就是想让孩子凭本事考个好学校,没错吧?”刘女士反问。
对于新政策,她在感慨过往不该把孩子逼得这么紧的同时,长出了一口气——未来孩子的路让孩子去走吧。
家长周先生此前也给孩子报了不少班,为了冲击好学校,跟打了鸡血一样让孩子参加各种模考,参加竞赛、学各种新型教育,拿到一个证书就如获至宝,就为了增加孩子入学的砝码。“孩子很要强。小学二年级就开始报辅导班,尤其是冬天,孩子和家长都很吃苦。六年级时报了六七个辅导班。”
他注意到新政策有这样一段话:
“严格落实免试入学规定。所有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都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不得采取考试、评测或者委托校外培训机构采取考试、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得将各种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的条件和依据。”
对此他感到很欣慰,“太好了,今晚上陪孩子玩会赛车游戏,不再给孩子太大压力了!”
花大价钱培养孩子学特长,家长笑言今后当兴趣班
自打孩子上幼儿园,从事电商行业的李亚就是让孩子奔着特长生去的。
“舞蹈、绘画、乐器……基本都报了。”李亚称,经过这么几年的培养,她觉得女儿还是在画画方面比较有天分,于是着重培养,就等小升初时派上用场。
李亚去外地以及在郑州都参加过教育展,都是奔着选绘画机构,除了给孩子报班,还给孩子请私教到家里上课。“钱花了多少不算,主要是费心血,风里雨里接送就不说了,同时注意培养孩子艺术方面的感知力,带她看各种艺术展。”
如今,新政策的落地,让李亚反思,“孩子辛辛苦苦培养了多年的特长,现在感觉用不上了,还有必要坚持学下去吗?以后就当上兴趣班了。”
想着技不压身,家长赵女士也很在意孩子的特长培养。她给女儿规划的路线是学乐器小提琴。一开始的想法有点挺可笑——钢琴要搬来搬去不方便,小提琴好携带,女儿万一有个演出场合可以拿出手。
后来,随着她发现女儿学习成绩比较一般,就决定让孩子走特长生路线,以后好通过艺考上大学。“朋友都说孩子走艺术道路得从小培养,所以一直没有落下学习,而且多少钱都愿意花。”
今年初,她就听说有可能会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政策要落地,所以对于这次政策出台她并不意外。“有心理准备了,该学还会继续学。”
事实上,早在3年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指出,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如今,靴子终于落地了!
赵女士接受的同时有些困惑,“身边有很多孩子,在体育和艺术方面非常有天赋,以后会不会出台相关措施,让孩子继续发挥一技之长?”
[看法]
家长普遍赞政策好,给孩子和家长减负,促进教育均衡
孩子上学是一个家庭头等大事,5月22日《通知》一出,郑州家长圈顿时炸开了锅。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