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颁奖典礼在海南省歌舞剧院举行,大型民族舞剧《醒·狮》演出了精彩片段。
《醒·狮》剧照
《醒·狮》舞蹈,动感十足
舞台呈现,美轮美奂
一部好作品胜过千言万语。
一部好作品不仅可以讲好广州故事、中国故事,更可以彰显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展示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
昨晚,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颁奖典礼在海南举行,广州歌舞剧院历经5年打造的舞剧《醒·狮》,作为国内首部以国家“非遗”项目“广东醒狮”为主题的舞剧,获得“荷花奖”舞剧奖。
《醒·狮》带动了一次“火”遍全国的文化现象——
《醒·狮》于年8月底完成首次演出,首演当晚,剧场三层满座,随着现代舞狮人鼓声渐停,现场响起了热烈的、经久不绝的掌声,口碑“燃”爆社交网络。“主旋律题材如此鲜活真实,接地气,有血泪,有魂魄。太‘燃’了,好像是在看武侠片!”之后的9月,《醒·狮》在广州大剧院公演“未演先火”。早在开演前一周,所有场次均已售罄。三场演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之后于12月3日赴上海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参评比赛演出时,《醒·狮》同样得到观众高度评价,上海观众说:“谢谢你们!把一部‘燃’翻全场的剧目带来上海”。12月27日晚,《醒·狮》在国家大剧院观众见面,虽然仅亮相了一个舞段,但却是整场演出的压轴段落,可见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
《醒·狮》缘何获中国舞蹈界最高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娴、张素芹、黄丹彤、莫斯其格、黄岸、曾俊、缪璟
图/广州歌舞剧院提供
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五年磨一戏
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文艺创作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醒狮主创人员用5年时间走进生活深处,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
创作前期,年轻又富有创造性的主创团队多次走访三元里古庙、陈家祠、佛山祖庙、黄飞鸿纪念馆等,还去了很多村庄采风,和舞狮少年聊天,和民俗专家、文化学者开座谈会,多方面地了解岭南历史文化、民间传统舞蹈、醒狮、南拳的精髓。
广州歌舞剧院年就开始进入题材筛选,从众多的岭南元素的调研和讨论中,最终确立了创作方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以醒狮代表民族觉醒这一核心主题。“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醒狮文化生生不息,醒狮气脉代代承传,“醒狮”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在岭南和华人中具有巨大认知度。
剧本先后经过13次较大的修改提高,同时经过一年多无数次讨论、采风整理,于年4月正式投入创作排演。为了成功塑造《醒·狮》的表演动作,还专门请来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南狮王”赵继红之子赵伟斌和全国武术冠军马小斌,分别为剧组做醒狮及武术指导。
全体舞蹈演员在导演组的带领下进入封闭式排练,50多名演员按场次、按人物和角色全情投入。连续五个多月,没有节假日,即使伤了,也带着护膝和护腰继续练,朝着一个目标努力。该剧总导演、广州歌舞剧院院长史前进说:“看到编导和演员这么努力付出,特别让人感动,因为不这么做达不到剧目预期的呈现水准。”
舞蹈演员们自己也下足苦功,每天排上午、下午、晚上三班,技术难点没有攻克的演员,晚上11点排完还要继续练。练拳、打桩、从板凳上摔下来、因为拳头打偏而受伤……但年轻的演员们都凭借着“醒·狮精神”,将难关一一克服。
5年的创作过程中,这支团队不仅仅是表演上,更是把醒狮的精神慢慢地融入自己的血液里。
活用“非遗”深刻情节、动人形象深深打动评委和观众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沉、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醒·狮》以“觉醒、自强、复兴”为脉络,以“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为创作主导,这样的中国故事,当然动人心扉。
《醒·狮》以三元里抗英斗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舞狮少年阿醒和龙少的自我觉醒,是大时代风云中南粤儿女精神觉醒、勇于抗争的故事。在“醒”字上做文章,通过人物的命运和精神状态,通过醒狮的内涵象征,将抗争指向精神层面,从而在民族危难中寻求个体内省,这种创作意识在主流舞剧中很难得。
《醒·狮》昂扬向上的精神十足。几位主演一亮相,便是浓浓的武侠风。阿醒与龙少,一个敦厚朴实,一个风流潇洒,对打起来拳拳到肉。无论是“狮王争霸”,还是高台之上的对抗肉搏,都充满了力量。“太燃了!好像在看武侠片!”“‘拳拳到肉’的武打让人看得血脉贲张。”舞蹈、武术、舞狮融为一体,首次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岭南舞蹈语汇,展现岭南男子气概。“这是一部男人戏,非常阳刚!”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激越的鼓点,恢宏的音乐,演员们饱满的情绪,三元里抗英时期的民谣《胜利歌》……直击人心,都让观众热血沸腾。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焕发出时代风采。《醒·狮》把南狮、南拳、蔡李佛拳、大头佛、英歌舞、岭南曲风、广东狮鼓、木鱼说唱等诸多南粤非遗项目作为创作元素,以深厚的岭南人文为载体,将民族舞蹈与广东狮舞相融合,将南拳马步和广东醒狮特有的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技巧融入舞蹈语言,大开大合,刚柔相济。在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看来,《醒·狮》做得很有风格,有特色,有气势,“把传统的东西尤其是非遗元素表达出来、搬上舞台,而且做得很精致,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为原汁原味将传统醒狮文化搬上舞台,剧目中的32只狮子头,连同后台备用共有60多只,全部由佛山黎家狮第五代传承人量身定做。25年前的电影《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中,黄飞鸿手中舞动的狮头就来自佛山黎家狮。黎家狮已有多年历史,是一代武学宗师黄飞鸿都认准的金字招牌。
该剧群舞场面宏大,舞蹈表演精彩。特定的原创舞段,如饮茶叩指舞和南拳板凳舞等的编创富有才气,对于道具的运用极具创造性。剧中的音乐也很有民族气息,在剧情的发展和推动中叠加新元素,采用琵琶、高胡、唢呐等乐器配乐,“好看又好听,让这个剧的辨识度很高。”观众纷纷表示。
尤值一提的是,该剧舞美精确把握住南粤地域文化的风格,化用岭南的建筑精髓,以透视空灵的大手笔实现了视觉符号的高识别度。中国舞协副秘书长夏小虎认为,《醒·狮》是舞剧里编创、舞美、制作上都比较完整的作品。既有地域性也有国际性,“《醒·狮》的编创有岭南风格,地域文化特色很强,未来它有代表广东文化、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可能性”。
专业人士:“荷花奖”是对广州原创剧目的充分肯定
谈到舞剧《醒·狮》荣获中国舞蹈的最高荣誉“荷花奖”,该剧总导演、广州歌舞剧院院长史前进表示“非常激动”,“这是对广州原创剧目和全体演职演员的充分肯定,我们也希望以此为契机,对剧目下一阶段的修改打磨、为冲刺今年的中国艺术节做好准备”。
在他看来,作品获奖的原因主要是三点,“它展现了广州故事、中国精神、东方气韵,在传承和创新上有了很大突破,我们将舞狮、南拳等广东的民间艺术和非遗文化有机融合,气质很独特,而且讲了一个很好的广州故事,叙事上立意很高。这部作品也向全国专家和观众展示了广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醒·狮》总编导钱鑫和王思思都是中国舞蹈界新锐青年编导,钱鑫认为,醒狮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岭南风情和广府特色,也展现了南粤儿女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这部舞剧的成功,其实是观众对剧中所展现的中华文化的精神产生了认同感。同时,该剧得到了年轻观众的认可,也让团队很有成就感:“有一次我坐在主控台,听到下面两个中学生在讨论这部舞剧的细节、剧情,甚至一直赞叹这部戏有多好看,还去买了我们的画册和周边产品。”这番无意间听到的好评,让钱鑫至今仍十分感动。
《醒·狮》编剧罗丽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对醒狮有深厚感情,她虽然没有到颁奖礼现场见证荣耀,但十分开心,“这部剧里面灌注了我们对历史血脉的想象,对当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