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瑶村里长出民族团结幸福花

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 http://pf.39.net/bdfyy/bdfal/180416/6172003.html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一景。何善权摄

走进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槽碓村,瑶家风情菜馆炊烟袅袅,木式民宿掩藏在山林之间,干净整洁的村道上车辆来来往往,游客的嬉笑玩闹声让这座藏在山里的土瑶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槽碓村地处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大桂山山脉腹地,是中国瑶族的稀有支系——土瑶主要聚居地。近年来,槽碓村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将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通过抓党建促民族团结与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同步推进,让土瑶村实现“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

民族团结与组织振兴同步

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槽碓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的民族团结进步新格局。

强化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村党支部坚持把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纳入村“两委”会议和“三会一课”学习内容,主动寻求党建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的结合点,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传统村落保护、产业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年槽碓村被授予“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同时晋升为四星级党组织以及“双强”基层党组织。

强化组织阵地建设。在槽碓村设立了平桂区第一家行政村党校,使党员干部实现在“家门口”上党校,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放在党员教育首位,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多形式为农村党员理论“充电”、党性“淬炼”、进行技能培训,着力提高“两委”干部和瑶村党员的民族团结理论素养。同时结合本村实际面向村民开展生姜种植、厨师培训、电商直播培训等实用技术培训,吸引周围三个“土瑶”村的群众集中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拓展了“土瑶”群众就业渠道。

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行“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双带”模式,坚持以“党员优服务、人民更满意”为出发点,组织实施“达标创星、整体创优”行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村事村办,党员揭榜”行动,推动党员带头创优争先,领办“道路修缮”“清洁江河”“民族宣讲”等利民实事好事26件。

鹅塘镇党委组织委员陈广计介绍,槽碓村党员主动探索,敢闯新路,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联结模式,深化“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产业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从年的不足元发展到去年的58.87万元,实现了‘一步跨千年’历史巨变”。

民族团结与文化振兴同步

推动民族文化传承

槽碓村注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加强与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该村成为广西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被评为“广西民族特色村寨”。

强化民族文化宣传。在槽碓村建设民族文化大舞台,利用周末表演瑶族文艺,促进各族群众交流交融。组织瑶绣、竹编技艺传承人参与传统手工竞赛、开展“土瑶”村“迎新春、庆丰收”晚会、“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宣讲、“永远跟党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宣讲等活动,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注重民族文化传承。平桂区民族学校注重“土瑶”技艺传承,持续开展保护“土瑶”民族特色、维护民族团结等活动,使其成为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槽碓村成立了“若兰”文艺队,创作了一批反映脱贫致富的文艺作品,提振“土瑶”发展士气,既充分寓教于乐,又带头移风易俗,引领民族民间文化健康发展。

繁荣民族文化事业。注重把党员培养成民族民间文化骨干,在民族文化的交流宣传中展示党员魅力。每逢佳节该村舞蹈队员身着民族盛装,表演“竹竿舞”“蝴蝶舞”等民族舞蹈,让民族特色、民族传统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调动群众主动参与“非遗”活动,参与保护家乡民俗的积极性。以平桂“土瑶”为原型创作的舞蹈《瑶山夜语》成功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咏梅》《长桌宴》分别荣获自治区基层群众文艺汇演曲艺类一等奖、第十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土瑶”文化艺术得到广泛传播。

民族团结与产业振兴同频

推动瑶族同胞“富口袋”

槽碓村注重摸清“底子”,找准“路子”,立足地域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注重培育产业人才。依托村级党校实施脱贫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土瑶”乡土人才技能培训工程,打造乡村产业发展第一梯队;重视“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的培育,开展电商直播、特色种养殖技术培训等专题培训,提升群众增收技能水平。截至目前,槽碓村党校共举办培训班7期,受训党员群众多人次。

不断发展壮大传统特色产业。村党组织牵住产业致富“牛鼻子”,针对“土瑶”群众就业需求,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同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走“短中长”产业发展道路,紧紧围绕“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产业发展思路,采取“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的方式发展茶叶、生姜产业,形成多亩高山茶叶、1亩“土瑶”大肉姜、00亩优质衫木为主导的产业,让特色产业助力少数民族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探索发展特色文旅产业。依托生态民族特色优势,积极探索“党支部+乡村旅游+企业+农户”的联结模式,引入乡村记忆旅游开发公司经营,将项目建设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打造“秀美槽碓,幸福‘土瑶’家”乡村旅游点,形成“景在村中,村即是景”美丽画卷,建成民宿32间,农家乐3家,特色美食店2间家,公益助农销售平台1个等,年游客接待量接近6万人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658.html